《楞伽经》导读004
1-01-01 五法 三自性 八识 二无我
1 《楞伽经》的第一品,也就是《楞伽经》的( ),叫罗婆那王劝请品。
2 ( )就是佛陀这次说法的那个地方楞伽城的主人。
3 这部《楞伽经》就是罗婆那王请佛所说,这一品记述着罗婆那王请佛说法的( )过程。
4 一部完整的佛经都是由(“ ”)这句话开头的,它的梵文evaṃ mayā śrutam。就是“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
5 为什么每一部完整的佛经都是这句话开头呢?就是因为这是( )。佛陀对阿难这个弟子说,等我涅槃以后,你们在结集我的经典的时候,结集我的言教的时候,有一个结集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 被我( )的 。也就是佛陀没有授权阿难这些弟子,在日后结集他经典的时候,对他的教诲进行改革、改变,老师没有授权。
6 看到“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第一,就知道下边记述的都是当时佛陀讲课的真实场景、真实( ) ,要( );第二,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后世弟子,我们对佛陀言教的学习也应该秉持着“如是我闻”这样一个基本精神,就是经中怎么说的,我们怎么听的,就如实地学习,不要加上那些自己的( )。
7 “一时”,就是有那么( )。
8 佛经都是用“一时”,为什么?第一,这是印度人的习惯;第二,特别在佛教,他认为时间是( )的,没有必要执著着那个具体的时刻。所以佛经全是“一时”,有那么一个时候。
9 “佛住大海滨”,佛指的就是( ),住就是住在那里,正在那里居住。
10 “摩罗耶山顶”,就是在摩罗耶山的山顶上有一座城——( )城,这就是佛陀说法的地点。
11 佛陀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说明佛陀今天说法的听众有( ) ,还有( )。俱就是( )。
12 比丘就是指佛陀的 ( )弟子。
13 菩萨可以示现为( )家,也可以示现为( )家。
14 一部佛经里边,如果说今天的听众里边有菩萨,那往往就意味着这部经讲的是( )。
15 “其诸菩萨摩诃萨悉已通达五法、三性、诸识、无我”。摩诃就是梵文mahā这个词的( ),mahā这个词是( )的意思,所以菩萨摩诃萨翻译过来就是( )。
16 “五法”是指五种法,就是( )、( )、( )、( )、( )。
17 “三性”有时候也翻作三自性,三种自性。三自性就是( )、( ) 、( ) 。
18 “诸识”,好多个识。从后边《楞伽经》的学习,我们会知道,广说、略说是不同的|广说这个识有( )个,所以叫( )|略说可以说有( )个、也可以说有2个。当我们把《楞伽经》学完以后,学懂了,你就会发现其实识只有( )个。
19 八识就是( )、( )、( )、( )、( )、( )、( )、( )。
20 说八个识,说三个识,说两个识,都是从识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的不同的( )上进行划分的而已。当然平常最习惯的表达是说八识,所以诸识常指八识。
21 无我,是讲两种无我,就是( )、( )。
22 “( )、( )、( )、( )”这是四个道理,非常重要,因为佛陀的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就是用这四个道理建立起来的,这四个道理是佛陀三时教法的四根支柱,是佛陀三时教法体系的骨架。
23 学习佛陀的三时教法,也就是学习瑜伽行派的思想体系,其实就是学这( )、( )、( )、( )。
24 懂了( )、( )、( )、( ),就是懂唯识;不懂这四个道理,其他的枝枝节节的琐碎的内容,你学的再多,也不能叫做懂唯识。
25 依照《解深密经》,佛陀的整个的教理体系,可以分成三套名言系统,就是佛陀的( )教法、( )教法、( )教法。
26 初时教法是( ),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是( )。
27 在汉地,佛陀的大乘教法分成两个体系,就是二时教法的( )和三时教法的( )。
28 二时教法的中观是由四重二谛的“( )中观”和泯灭二边的“( )中观”,这两个道理组成。
29 佛陀三时教法的唯识是由( )、( )、( )、( )这四个道理组成。
30 有人说学佛很难,学了多少年都没学通,那是因为对佛陀的( )体系不清楚。
31 历史上学唯识的人,包括今天很多学唯识的人,都是在那里( ),堕于无数的无穷无尽的种种的名言之中不能自拔。不仅自己学不懂,更不可能给别人讲明白。
32 学习唯识会入海算沙的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佛法的体系,没有抓住佛法的教理体系的( ),纠结为枝枝节节的末节,因此才造成入海算沙。
33 佛陀三时教法的纲领就是( )、( )、( )、( )四个道理。
34 《楞伽经》这部经非常的殊胜,为什么?这部经一开章,一翻开来,几乎就是在第一句话,就把佛陀的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的纲领讲出来了,( )、( )、( )、( )。
35 《楞伽经》的第一品,叫罗婆那王劝请品,这是《楞伽经》什么部分?( )
36 这部《楞伽经》就是罗婆那王请佛所说,这一品主要记述了什么?( )
37 一部完整的佛经的开头是什么?( )
38 “如是我闻”的梵文evaṃ mayā śrutam,翻译成白话是?( )
39 《楞伽经》佛陀说法的地点是在哪里?
40 比丘指的是?( )
41 一部佛经里边,如果说今天的听众里边有菩萨,那往往就意味着这部经讲的是什么佛法?( )
42 对“识”的划分,为什么会有八个识、三个识、两个识,这么多种划分方法?( )
43 什么是佛陀三时教法的支柱,是佛陀三时教法体系的骨架?( )
44 学习唯识会入海算沙的原因是什么?( )
45 佛陀三时教法的纲领就是什么?( )
46 《楞伽经》这部经非常的殊胜,为什么?( )
47 什么是佛陀弟子们在结集佛陀的经典的时候,结集佛陀的言教的时候的原则?( )
48 看到“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我们应该( )。
49 佛经都是用“一时”,为什么?( )
50 在这个楞伽城中,佛陀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说明今天听法的对象有?( )
51 五法指的是哪五种法?( )
52 三自性指的是哪三种自性?( )
53 “诸识”,有几个识?( )
54 佛陀的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是什么?( )
55 依照《解深密经》,佛陀的整个的教理体系,可以分成三套名言系统,分别是?( )
56 二时教法的究竟中观指的是?( )
57 八识就是指的是哪八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