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教理体系
我们可以提纲挈领地把佛陀的教理,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教理做一个概括。其实大乘佛法非常明显,教理体系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佛陀他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要干一件事儿,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凡夫:我们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佛陀的这段教法:第一,“破除”,这一段教理佛陀在干什么?佛陀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破除我们凡夫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理解。第二个词,“颠覆”,佛陀老人家在这一段教法里在干什么?就是在颠覆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上的真实的理解。第三个词,“解构”,这是借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词,佛陀老人家在这段教法里边干什么呢?就是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告诉我们,你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一丁点儿都不真实。这是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佛陀给那些通过佛陀教理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过去自以为真实的世界其实都是不真实的道理的人,讲第二件事: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对一位凡夫,当学习佛陀教法的第一部分,渐渐地能够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这个道理,但是注意,此时此刻还是凡夫,只不过这位凡夫跟其他的凡夫有点儿不一样了:其他的凡夫执着着凡夫境界的存在为真实,而这位凡夫通过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能够认同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道理,但此时此刻还是个凡夫。既然是凡夫,这时候心中一定会生起一个新的问题,会问佛陀老人家:老师啊,过去我以为的真实都让您老人家给解构了,给颠覆了,给破除了,那我这心中空落落的;老人家,那您告诉我,什么才是您老人家证悟的真实?所以佛陀教法的第二部分,就是给通过第一部分教理的学习、认同了释迦牟尼关于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道理的那些凡夫,讲第二件事:什么才是佛陀认为的真正的真实。
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凡夫境界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第二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佛陀认为的真正的真实。而对我们凡夫而言,佛陀的这前后两部分教理,哪部分更重要呢?其实第一个问题、第一部分教理是重头戏。因为我们凡夫最难解决的,就是不能认同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不真实的。这个坎儿我们迈不过去,其实如果真正迈过去了这个坎儿,那么见证佛陀证悟的真实,对于迈过这个坎儿的那些众生来讲,其实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儿。所以学习佛陀教法,难就难在第一个问题。
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学习佛陀教法,首先应该努力着意的,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要从我们这些凡夫从对凡夫境界上这种真实的理解,渐渐能够导向到我们发现:我们过去以为的真实,其实都是不真实的。《金刚经》的重点就是讲这个问题,即:让我们在教理上、在切实的修行的实证上,从我们对凡夫境界的那种真实的执着,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地能够观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金刚经》或者说讲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重点就是要讲佛陀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一个善巧,佛陀用了怎样的理论与实践,把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那种实有见一步步地解构了。后边的重点,就是讲佛陀在“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当中,是怎样一步步地把我们的凡夫见解解构的。不学不知道,等把般若法门当中佛陀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整套解构模式及其理论体系与修证模式了解了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佛陀的伟大、佛法的微妙与殊胜。
总结一下。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糊涂,这个糊涂体现在哪儿?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凡夫境界以为真实;第二,正是因为我们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误以为真实而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见不到佛陀老人家证悟的真正的真实。
对于这两个错误,佛教有两个专有名词来表达。第一个错误,就是我们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把它当成真实,这种真实性是凡夫强加上去的,是错误认识造成的,这个错误在佛教里边叫做“增益”(samāropa)。正是因为有了增益的错误,我们死死地抓住了一个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真实,因此佛陀认为,我们就再也见不到真正的真实了。见不到真正的真实的错误,佛教里给了一个专有名词,叫“损减”(apavāda)。在佛陀眼里,我们这些凡夫,犯了两个错误:增益和损减。因此我们学习佛法,修证佛法,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把我们凡夫过去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真实性打破,解决增益的问题—破增益。进而,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才会显现,解决损减的问题—补损减。也就是整个学佛的历程,就是要把我们这些犯着增益与损减两个错误的凡夫,一步步地把我们引向佛陀的“不增不减”的解脱境界。
破增益[1]
我们可以提纲挈领地把佛陀的教理,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教理做一个概括。其实大乘佛法非常明显,教理体系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佛陀他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要干一件事儿,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凡夫:我们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佛陀的这段教法:第一,“破除”,这一段教理佛陀在干什么?佛陀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破除我们凡夫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理解。第二个词,“颠覆”,佛陀老人家在这一段教法里在干什么?就是在颠覆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上的真实的理解。第三个词,“解构”,这是借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词,佛陀老人家在这段教法里边干什么呢?就是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告诉我们,你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一丁点儿都不真实。这是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
补损减[2]
我们可以提纲挈领地把佛陀的教理,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教理做一个概括。其实大乘佛法非常明显,教理体系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告诉我们,你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一丁点儿都不真实。这是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佛陀给那些通过佛陀教理第一部分(破增益)的学习,已经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过去自以为真实的世界其实都是不真实的道理的人,讲第二件事: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对一位凡夫,当学习佛陀教法的第一部分,渐渐地能够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这个道理,但是注意,此时此刻还是凡夫,只不过这位凡夫跟其他的凡夫有点儿不一样了:其他的凡夫执着着凡夫境界的存在为真实,而这位凡夫通过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能够认同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道理,但此时此刻还是个凡夫。既然是凡夫,这时候心中一定会生起一个新的问题,会问佛陀老人家:老师啊,过去我以为的真实都让您老人家给解构了,给颠覆了,给破除了,那我这心中空落落的;老人家,那您告诉我,什么才是您老人家证悟的真实?所以佛陀教法的第二部分,就是给通过第一部分教理的学习、认同了释迦牟尼关于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道理的那些凡夫,讲第二件事:什么才是佛陀认为的真正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