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翳执毛模型

讨论 | 贡献2021年2月26日 (五) 11:40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眼翳执毛模型

眼翳执毛模型的重要性

眼翳执毛模型是阐述佛陀三时教法讲唯识的最生动的例子,最形象的比喻。能够理解了这个眼翳执毛模型,那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唯识,就能够以佛陀的三时教法而作为进入大乘佛法的门径,否则就只能在佛陀的三时教法的门外徘徊。

翳病喻

一个人眼睛生病了,就看到屋子里好像有“毛”在飘着,俗称“飞毛症”。其实没有“毛”,而仅仅是生病的眼睛自身显现出了“影”,又被自己看到了,只不过这个“影”看起来像眼睛之外漂浮的“毛”,是“似毛的影”。

一旦把这个“似外的影”当作真外的“毛”的时候,至少可以产生以下两种情形:

  • 第一:寻求“毛”的最初的产生的原因。追寻这个羊毛最初的来源,是人类内心的一种渴望。
  • 第二:深研“毛”的内部的基本结构,寻找它的基本组成。千百年来人类都渴望着找到这个毛的最基本的组成形态。

这两个思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确认“毛”的真实的存在性。人类在过去千百年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做这两件事情。

♦ 追寻“毛”的最初的来源,跟深研这个“毛”的内部结构,这两件事在佛陀看来是戏论。最重要要知道的不是毛的来源、毛的结构,而是要知道:其实根本不是毛,而是生病的眼睛自身显现的影又被自己看到了,是你把这个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毛!佛陀说这件事是最最最最重要的!

楞伽经之眼翳执毛模型

眼翳执毛模型概述

原本只是生了翳病的眼睛,自身显现出似毛的影,可是愚痴凡夫非不以为是影,非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毛。这个误以为、这个错误认识,多生累劫地经历阿赖耶识种子的熏习现行、熏习现行、熏习现行……被不断地强化,以至于强化到最后,这个感受有毛的错觉,就是凡夫真的以为心外有毛了,这就是眼翳执毛模型。

眼翳执毛模型详述(结合种子熏现模型)

本来是生病的眼睛显现的一个似外的影,你非不以为是似外的影,你非误以为是真外的毛。这个“误以为”,这是一个kṛ。这个误以为当生即灭了,但是这个误以为、这个kṛ在阿赖耶识当中熏习下了一颗种子,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这颗种子要现行了。这颗种子的现行,就是对当初种下这颗种子的那个“误以为”的一次展现与强化。当这颗种子现行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影就更像是毛了。那么它更像是毛了,你就”更误以为“它是毛了。这个“更误以为”它是毛,这是个kṛ,它当生即灭了,但是“更误以为”是毛的错误认识,又在阿赖耶识当中熏习下了一颗种子,等这颗种子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又要现行了,而这个现行就是对刚才的那个“更误以为”是毛的这个错误认识的再一次的展现与强化。结果就是你看着这个影就更更像是毛了,既然看着这个影更更像是毛了,就会“更更误以为”是毛。这个“更更误以为”是毛的kṛ又熏习下了一颗种子,等这颗种子现行的时候,就会看着这个影就更更更像是毛了,因此你就“更更更误以为”是毛了。这个“更更更误以为”是毛的错误认识,又熏习下了一颗种子,而这颗种子在现行的时候,你就看着这个影就更更更更像是毛了,因此就“更更更更误以为”是毛了。就是这样的不断地熏习种子现行、熏习种子现行……不断地展现强化、展现强化、展现强化……

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巨大的秘密,就是这样一个错误认识,本来是影你误以为是毛的错误认识的不断地熏习现行、熏习现行……展现强化、展现强化……以至于在我们的感知世界里毛就越来越真实了。

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只是显现了“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

佛陀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心外的物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心外没有物而我们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这句话非常重要。

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是现行,不是现物,不是显现出了心外的事物,而只是显现出了心外没事物,可是我们非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这个错觉多生累劫地强化,就使得我们这个错觉的强化,就以为真有心外事物的存在。这就是凡夫境界上的“境界自心现”。

♦眼翳执毛模型的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要理解为现物,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显现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

♦在这里只有翳病眼睛显现出的“似毛的影”和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毛”的那个错觉。这个错觉是有的,而那个毛是根本、压根儿就没有的。

♦无明的凡夫认为有毛,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影跟毛的不同

对于影:见影之见与影没有分离

  • 对于这个“影”,“见影”之“见”,这两个“见”都是“看见”的“见”,就是“见影”之“见”与这个“影”是一体的,没有分离。通俗地讲,影就在眼睛里边。
  • 圣者,他之所以是圣者,不是凡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圣者知道心外无物,以为心外有物那是错觉。因此圣者的认知模式,从对凡夫的“能所分离”认知模式的否定角度来表达的话,那么圣者的认知模式就是“能所不分离”的认知模式,圣者的心是能所不分离。

对于毛:能见与所见分离

  • 对于这个“毛”,它之所以被认为是毛,这个误以为的毛在凡夫心中,它一定是在能见毛的这个能见之外,也就是能见毛之“见”与所见之“毛”是分离的。通俗地讲,就是如果你认为这个毛真的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毛一定是在眼睛之外,而不是在眼睛里边。
  • 作为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把本来的影误以为心外的毛,这个“能见”与“所见”分离了。
  • 由于凡夫坚定不移地认为心外有物,这些被看见的、被听见的、被闻到的、被尝到的、被摸到的、被想到的东西,都是在能见、能听、能闻、能尝、能摸、能想之外,能跟所是分离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能所分离”就是凡夫的认知模式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凡夫心的特点就是能所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