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八识与唯识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八识与唯识
识之广略
八识 | 眼识 | 耳识 | 鼻识 | 舌识 | 身识 | 意识 | 末那识 | 阿赖耶识 | |
三识 | 意识 | 意/末那识/意根 | 心、阿赖耶识、藏识 | ||||||
分别事识 | 现识 | 真识 | |||||||
二识 | 分别事识 | 了别识 | |||||||
一识 | 阿赖耶识(藏识、识) |
“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 ——《楞伽经》
阿赖耶识四句密义
第一句,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
第二句,但是,阿赖耶识是凡夫的错误认识(虚妄分别)所积淀(熏习)的真实;
第三句,阿赖耶识既然是真实,所以不能空;
第四句,但是,因为是凡夫的错误认识积淀的真实,虽不能空,但必须得转——转识成智。
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楞伽经》
唯识
梵文vijñānamātra和vijñaptimātra都翻译为唯识,但法义不同:
1、vijñānamātra唯识:
唯识、 唯有识,只有阿赖耶识。只有内在心识,没有外在事物——唯识无境。
2、vijñaptimātra唯识:
唯了别、唯分别,只有虚妄分别。凡夫境界只有虚妄分别、只有错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第二种是唯识最准确的定义,是弥勒、无著、世亲唯识思想的主流理解。)
讲唯识是为解构、破增益,唯识无境,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辩中边论颂》
“一切唯了别,似显现无义”。——《唯识二十论》
“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韩镜清
唯识三大误区
第一、唯识唯的是第六意识。——错!唯识唯的是阿赖耶识,是了别识;
第二、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错!阿赖耶识不是轮回的主体,佛说阿赖耶识恰恰是解构轮回。
第三、阿赖耶识显现出了世界。——错!只是显现出了凡夫误以为有世界的“错觉”(虚妄分别)。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 “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 ——《楞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