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māyāsvapnasvabhāvasya dharmakāyasya kaḥ stavaḥ |
bhāvānāṃ niḥsvabhāvānāṃ yo ’nutpādaḥ sa saṃbhavaḥ || 4 ||
【黄译】法身自性如幻如梦,怎么能称赞?事物无自性皆不起,这便是称赞。
【实译】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
从这一颂开始,下边三颂是讲怎样才是真正的赞佛。法身指的是佛陀的法身。佛陀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那什么是佛陀的法身呢?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当然说它是身,只是方便说,其实无身。法身就是真实性,法身就是上一颂中的“能觉”与“所觉”的不二。因此佛陀的法身自性,对于无明凡夫而言是莫测难知的,在这里就比喻成如幻梦。因此对于凡夫无法感知的佛陀的法身,怎么能赞颂呢?
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世界万法皆无自性,世间万法其实无生,这便是赞颂佛陀。那么这句偈颂的意思就是,用口头上的赞美之辞是无法赞颂佛陀的,而是要领受前四颂的“离生灭,法如幻,恒如梦,二无我”这些甚深法义,听闻、思惟、亲证这些佛陀教诲的殊胜法义,才是真正的赞颂佛陀。
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云何于牟尼,而能有赞毁
indriyārthavisaṃyuktam adṛśyaṃ yasya darśanam|
praśaṃsā yadi vā nindā tasyocyeta kathaṃ mune||5||
【黄译】脱离诸根和对象,见无可见,牟尼啊,怎么能称赞或指责?
【实译】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云何于牟尼,而能有赞毁?
这里的“根”是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这里的“境相”是这六种感觉器官生起功能时的对象,一般叫“六境”或“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佛陀是超越了这六根和六尘的,佛陀是见无可见的。“牟尼”是释迦牟尼的简称,就是指佛陀。既然佛陀是见无可见,超越了六根、六尘,因此对于佛陀怎么可能有赞颂或诋毁呢?就是佛陀是无法用语言来赞美或诋毁的。
若见于牟尼,寂静远离生,是人今后世,离著无所见
ye paśyanti muniṃ śāntam evam utpattivarjitam |
te bhonti nirupādānā ihāmutra nirañjanāḥ || 8 ||
【求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菩译】若如是观佛,寂静离生灭;彼人今后世,离垢无染取。
【实译】若见于牟尼,寂静远离生,是人今后世,离著无所见。
这个颂的意思就是,如果看到了佛陀如此的平静,远离了生,那么今世、后世的人们就会离杂染,无取著。
总结一下,前面三个偈颂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赞美佛陀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听闻、思惟、领受佛陀的教诲。大慧菩萨在正式向佛陀提问前,说了八个偈颂,赞美佛陀。这八个偈颂是《楞伽经》第二品的第一段,这一段我们学习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