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
na hy atrotpadyate kiṃcit pratyayair na nirudhyate |
utpadyante nirudhyante pratyayā eva kalpitāḥ || 138 ||
【求译】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菩译】因缘无不生,不生故不灭;生灭因缘虚,非生亦非灭。
【实译】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
“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这就是《金刚经》导读课程中讲的,“因不生故不灭”,到《楞伽经》里边,这是稀松平常的话。“一切法没生”,无生,当然也就没有灭了。“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是于诸缘生分别时,才误以为有了生生、灭灭之相。凡夫如果不去分别,哪里会以为有生生灭灭的相?完全是因为虚妄分别而误以为有生生灭灭。
非遮诸缘会,如是灭复生,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著。
na bhaṅgotpādasaṃkleśaḥ pratyayānāṃ nivāryate |
yatra bālā vikalpanti pratyayaiḥ sa nivāryate || 139 ||
【求译】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菩译】为遮诸因缘,愚人虚妄取;有无缘不生,故诸法不起。
【实译】非遮诸缘会,如是灭复生,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著。
“非遮诸缘会,如是灭复生”,这是说,不是遮诠缘起法的相续的生灭。“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著”。“但”就是只。“止”就是断除。只是在断除凡愚对缘起法上的分别。
缘中法有无,是悉无有生,习气迷转心,从是三有现,本来无有生,亦复无有灭。
yac cāsataḥ pratyayeṣu dharmāṇāṃ nāsti saṃbhavaḥ |
vāsanair bhrāmitaṃ cittaṃ tribhave khyāyate yataḥ |
nābhūtvā jāyate kiṃcit pratyayair na virudhyate || 140 ||
【求译】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
【菩译】以于三界中,熏习迷惑心;因缘本自无,不生亦不灭。
【实译】缘中法有无,是悉无有生,习气迷转心,从是三有现,本来无有生,亦复无有灭。
“缘中法有无,是悉无有生”,因缘和合中的法,说有说无,“是悉无有生”,其实压根就没有生,“无有生”。
“习气迷转心,从是三有现”。那没生,怎么会有三有呢?三有就是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既然无生,这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分明不就在我眼前吗?怎么现出来的?“习气迷转心”,是因为往昔的习气。习气,是佛教术语,在三时教法中,“习气”指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习气迷转心”,就是往昔没三界却非误以为有三界的错误认识熏习下的杂染种子现行的时候,就使得误以为心外有三界了。所以颂文说“习气迷转心,从是三有现”。
“本来无有生,亦复无有灭”。三有根本就没生,它没生,也就无所谓灭。
观一切有为,譬如虚空花,离能取所取,一切迷惑见。
vandhyāsutākāśapuṣpaṃ yadā paśyanti saṃskṛtam |
tadā grāhaś ca grāhyaṃ ca bhrāntiṃ dṛṣṭvā nivartate || 141 ||
【求译】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
【菩译】见诸有为法,石女虚空花;转可取能取,不生惑妄见。
【实译】观一切有为,譬如虚空花,离能取所取,一切迷惑见。
“观一切有为,譬如虚空花”。有为,就是有为法,指我们凡夫境界的一切事物。“虚空花”就是比喻我们蹲久了,猛然一站起来,满眼冒金星!佛陀用虚空花,来比喻看着有,而实际根本就没有。“观一切有为,譬如虚空花”,也就是佛陀告诉我们要观凡夫境界的一切,都像虚空花一样,是看着有而实际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话就能“离能取所取,一切迷惑见”。只要以为有能取,只要以为有所取,这就是分别,也叫虚妄分别。要离这个分别,要离误以为有能取、误以为有所取的“一切迷惑见”。一切的迷惑见就是虚妄分别。
无能生所生,亦复无因缘,但随世俗故,而说有生灭。
na cotpādyaṃ na cotpannaḥ pratyayo ’pi na kiṃcana |
saṃvidyate kvacit kecid vyavahārastu kathyate || 142 ||
【求译】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菩译】现本皆不生,缘本亦不有;如是等诸法,自体是空无,亦无有住处,为世间说有。
【实译】无能生所生,亦复无因缘,但随世俗故,而说有生灭。
“无能生所生,亦复无因缘”。有人说佛说因缘,佛之所以说因缘,佛说缘起是为什么?是为解构。佛说缘生是为说无生,佛说缘起是为了解构,为了破增益。佛说藏识缘起,是为了说这世界真的生起了吗?所以,讲什么缘起,都不是为凡夫境界的存在找依据的。它不仅不是给我们凡夫境界的存在找依据,而恰恰是要解构我们的凡夫境界,告诉我们凡夫境界的存在其实是我们的一场错觉。
注意,“缘起”这个词特别容易让大家理解“因缘和合”,好像有什么东西真生起了。实际上佛说缘起是为了说无生。佛陀安立阿赖耶识缘起,不是说阿赖耶识缘起出了世界,而是想说:阿赖耶识只缘起了没有世界,而我们非误以为有世界的错觉!因此,阿赖耶识缘起不是给桌椅板凳、山河大地找出了一个存在的依据,而恰恰告诉我们,其实桌椅板凳、山河大地,我们摸着再真实,它无非都是一场错觉。所以“无能生所生,亦复无因缘,但随世俗故,而说有生灭。”“但随世俗说”,所以在末法时期弘法,我们迫不得已得随顺一下凡夫,不能一下说太猛,要有解构的方便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