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101/课后自测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12月24日 (五) 19:24的版本 →‎判断题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01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一切识、自性习气,及藏识、意、意识、见习转已,我及诸佛说名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以下选项中对“涅槃”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邪见所形成的习气的转依就叫“涅槃”。
B、涅槃也可以表达为一切识性与习气的转依。
C、获得清清静静的轻安境界。
D、涅槃也可以表达为藏识、意和意识的转依。
E、在佛陀三时教法中转染成净了,就叫“涅槃”。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哪些选项满足诸佛如来所说“涅槃”的特征?

A、诸法空性境界。
B、凡夫境界是无自性的存在。
C、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D、涅槃就是不受生死轮回。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涅槃非常非断”理解正确的是?

A、涅槃指的是凡夫境界的生灭无常,所以不常。
B、涅槃是远离了自相与共相的分别,所以不常。
C、涅槃指的是真如被凡夫一念无明所染污,归本即成佛,所以不断。
D、涅槃是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切圣者获得的自证境界,所以不断。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涅槃的两个特征:“诸法空性境界”与 “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表述正确的是?

A、“诸法空性境界” 就是凡夫境界是空性。
B、“诸法空性境界”是由于破增益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C、“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就是圣者智慧亲证了真实性。
D、“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复次,大慧!大般涅槃不坏,不死。若死者,应更受生。若坏者,应是有为。是故,涅槃不坏,不死,诸修行者之所归趣。”以下对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大般涅槃,梵文是mahāparinirvāṇa,就是“圆满究竟的涅槃”。
B、圆满究竟的涅槃就是与死亡相待的解脱境界。
C、如果涅槃是死亡,就会相续再生;如果涅槃是坏灭,就会落入有为相。
D、圆满究竟的涅槃不是坏灭,不是死亡,是修行者证得的永离死亡的归趣。

6 依据经文“复次,大慧!无舍无得故,非断非常故,不一不异故,说名涅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涅槃的无舍无得?

A、“无舍”就是不舍,不要舍弃。
B、涅槃是对治生死而安立,大乘佛法并不是舍弃了一个真实的生死而证涅槃。
C、大乘佛法要领受生死原本如梦,生死本来就是一场错觉,并没有真实的生死可以舍弃。
D、不是在真实的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可以证得,这就是“无得”。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复次,大慧!无舍无得故,非断非常故,不一不异故,说名涅槃。”什么是大乘佛法的涅槃?

A、大乘佛法的涅槃是无舍无得,非断非常,不一不异。
B、大乘佛法的涅槃是“生死即涅槃”,生死与涅槃不二。
C、大乘佛法的涅槃是“有寂无别”。
D、大乘佛法的涅槃也叫“无住涅槃”。

8 依据经文“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知自共相,舍离愦闹,不生颠倒,不起分别。彼于其中生涅槃想。”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声闻、缘觉的涅槃,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A、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B、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对外境的不颠倒认知,分别真的不生起了。
C、声闻、缘觉的涅槃,是认为有涅槃的真实觉想的存在可以证得。
D、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舍有得的,不同于大乘无舍无得的“无住涅槃”。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复次,大慧!有二种自性相。”以下选项中哪些是“二种自性相”呢?

A、执著“言说自性相”。
B、执著“诸法自性相”。
C、执着“外相”。
D、执着“似相”。

10 依照经文“执著言说自性相者,以无始戏论执著言说习气故起。”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执著“言说自性相”,就是无始以来执著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心外事物而安立的名言,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就会依然对误以为存在的心外事物去安立名言。
B、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这个“言说自性相”,不能自拔。
C、要想解脱,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D、要想解脱,就要觉知“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

11 依照经文“执著诸法自性相者,以不觉自心所现故起。”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执著“诸法自性相”,就是不知道只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把似毛之影执为心外之毛,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似毛之影就更像心外之毛。
B、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心外的事物的存在相,不能自拔。
C、要想解脱,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D、要想解脱,就要觉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修行上如何理解“资粮位的破增益”?

A、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与“诸法自性相”。
B、“言说自性相”与“诸法自性相”就是依他起自性。
C、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
D、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自认为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与“非如其言而有其义”可以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

正确
错误

3 诸法空性境界是指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