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小乘佛法的法

讨论 | 贡献2023年7月4日 (二) 11:5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有一类众生,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难极度认同而极端地厌离,觉得生命太苦了,一天都不想在这里生存,能今天晚上涅槃都不想明天早晨涅槃。对于这种对生命的极度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众生,佛陀给这些相信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的众生讲了一部法,这部法就是小乘佛教的法。…”)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净名百科

有一类众生,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难极度认同而极端地厌离,觉得生命太苦了,一天都不想在这里生存,能今天晚上涅槃都不想明天早晨涅槃。对于这种对生命的极度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众生,佛陀给这些相信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的众生讲了一部法,这部法就是小乘佛教的法。这种法是针对那些认同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难极度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众生而讲授的,也就是《解深密经》里的初时教法,概括为八个字:“四谛无我,涅槃寂静”。初时教法讲四谛,讲无我,这个“无我”,只指人无我,讲人我空,对于法我的问题是悬置的。初时教法告诉我们,生命的苦怎么消灭?苦分八苦。怎么来解除自己内心的烦恼而获得清净涅槃的解脱境界呢?要修道,也就是修三十七道品。闻乘和缘觉乘,这两个乘合起来,就是通俗讲的小乘。相信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人,现在能承当的佛法只是小乘法,但是在修小乘法的过程当中,机缘成熟,引发他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就可以改修大乘的法,这叫“回小向大”。佛陀最终的目的,是引领众生修大乘法,度化众生,离苦得乐,最终成佛。


参见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