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二谛:实有缘生
我们建立第一重二谛,那么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是什么?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应该是佛陀向我们这些凡夫做了最彻底的妥协而建立的道理。那么这个最彻底的妥协是什么?莫过于我们凡夫境界我们自以为的这个世界是不是真实的。比如说眼前的这张桌子,这张木头桌子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佛陀老人家最后要想告诉我们的是,这张桌子虽然你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但是它其实是如梦境一般,并不真实;然而佛陀老人家度化我们的时候,这样的道理不能直说,因为我们这些凡夫不接受。所以在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佛陀老人家向我们彻底地妥协了,佛陀为了度化我们,他老人家姑且、暂时承认了我们凡夫境界上的所谓存在的真实性。
比如说这张桌子存在吗?他老人家为了度化我们姑且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承认这张桌子存在的见解,佛教表达为“实有”,就是真实的存在。由于我们凡夫认为这张桌子是存在的,佛陀为了度化我们,他老人家姑且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向我们彻底妥协了,这就是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实有。那么如果世俗谛是实有,胜义谛是什么?佛陀是向我们妥协了,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但是佛陀说我毕竟是智者,我为了度化你们姑且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但是在我智者的心中,我所理解的这张桌子的存在恐怕跟你凡夫所理解的这张桌子的存在,还得有点差别。那么佛陀说,我可以在世俗谛上承认这张桌子的存在,实有,但是在胜义谛上我想要告诉你们凡夫,其实在我智者的心中,这张桌子所谓的存在,不过是个缘生性的存在。如果世俗谛是实有,那么胜义谛就是缘生。也就是佛陀说,我在世俗谛上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但是在胜义谛上我要告诉你这张桌子的存在是缘生。
什么是缘生?如果非要在现代汉语中再找一个词来解释缘,那莫过于“条件”这个词。所谓缘生,就是事物所谓的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的聚合而产生的临时的、松散性的存在。也就是佛陀在世俗谛上承认了这张桌子的存在,但是在胜义谛上佛陀要告诉我们,这张所谓的桌子的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缘—的临时的聚合而生起的一个松散性的存在,这就叫缘生性的存在。说得通俗点就是,佛陀认为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因种种条件的聚合而存在的,也就是桌子的存在需要条件。
这一点可不可以接受?好不好理解?可以接受。比如说这张桌子此时此刻在面前存在着,难道不需要条件吗?需要条件的。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分析一下。这张桌子是一张典型的木头桌子—如果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过植物这种东西,会有木头桌子吗?不会的。那么植物的存在与生长是有木头桌子的条件,缘啊!植物在这世界上是不是不需要条件、平白无故就可以在这儿存在呢?不是的。植物的存在还需要很多条件。哪些条件?比如说最基本的条件,我们过去上生物课都学到的,需要种子、土壤、水分、阳光。那么种子、土壤、水分、阳光是植物存在与生长的条件,其实也就是有这张木头桌子的条件,缘。
那是不是有了种子、土壤、水分、阳光,有了植物的生长,这儿就有桌子了?不是的,中间还差很多条件呢!比如说得有伐木工人,得有伐木工具,得有伐木工人拿着伐木工具在山里面伐木这件事儿—伐木工人的存在,伐木工具的存在,跟伐木工人拿着伐木工具到山里去伐木头这件事儿的存在,也是有这张木头桌子的条件,缘。
那是不是伐木工人在山里一伐了木头,这里马上就有桌子了呢?不是的,中间还差很多条件,比如说还得有运输工人,还得有运输工具,还得有运输工人开着运输工具把木头从山里运出来,这些都是条件,缘。没有这些条件,不会有这张桌子。
那是不是把木头从山里运出来后,马上就会有这张桌子呢?不是的。还差好多条件呢!比如说人得需要桌子,需要也是条件,缘。正是因为人有了需要,才会有人去设计桌子—依据人的需要,设计也是条件,缘。那么是不是设计了桌子就有桌子了呢?不是,还得有木工师傅依据设计师的设计把山里运出的木材制作成这张桌子,制作也是条件,也是缘。那是不是一制作桌子书房里马上就会有桌子呢?不是的,还得有钱,花钱买来这张桌子,还得有工人把这张桌子运到家里,摆到书房。
所以,从种子、土壤、水分、阳光到植物的生长到伐木工人、伐木工具、运输工人、运输工具到人的需要、到设计、到制作、到花钱买、到搬运,缺了哪个条件,这张桌子会此时此刻在书房里存在着吗?不会的。刚才我们只是举了几个非常明显的条件——缘,这张桌子此时此刻在这里存在着,需要的条件还多不多?还很多,恐怕坐在这里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佛陀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张桌子此时此刻在眼前存在着,其实是我们坐在这里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那些种种条件、那些缘的临时的聚合而生起的存在。没了这些条件,没这些缘,不会有这张桌子的存在,这张桌子的存在就是这些条件的组合的存在。所以佛陀说这张桌子是缘生的。
这张桌子在佛陀看来是缘生的,那这把椅子呢?缘生的。这幢房子呢?缘生的。北京市呢?缘生的。中国呢?缘生的。地球呢?缘生的。太阳系?缘生的。只要在我们凡夫境界上,非要让佛陀承认有什么物质的存在的话,佛陀说我姑且可以在世俗谛上承认这个物质的存在,但是在胜义谛上佛陀说,在我这个智者的心中,这一切物质的存在都不过是种种条件的临时的聚合而生起的存在,只是缘生的存在。
物质的存在是缘生的,那精神的存在呢?比如说一个人的一个想法、一段感情、一个眼神,这些精神活动在佛陀看来如何?佛陀说依然是缘生的。那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呢?比如说人类所构建的一切的理论、思想、主义、学说、文化,佛陀说依然还是缘生的。
在我们凡夫境界上,非要让佛陀承认有什么是存在的话,这个存在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理论的,佛陀可以姑且承认它的存在,但佛陀说这一切的存在,在我这个智者看来,不过都是种种条件的临时的组合的存在,缘生的存在。有人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条件、需要缘,那那些条件、那些缘又如何?佛陀说那些缘依然还是缘生的。所以从这意义上讲,佛陀是个彻底的“缘生主义者”。
这就是第一重二谛。
佛陀在第一重二谛中,他想干什么?其实已然开始了解构,缘生就是解构。为什么?因为当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在我们凡夫的心中这个存在是个坚固性的存在。什么叫坚固性的存在?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时间上的不变性,第二是空间上的独立性。比如说,我说这张桌子是存在的,其实就是在我的心中,我认为这张桌子具有不变性。我现在看它是这张桌子,我闭上眼再睁眼看,在我心中我认为就是前一眼所看到的桌子,没变。我今天看到这张桌子在房间里,明天再走进这个房间,依然看到了一张桌子,我认定就是昨天那张桌子,没变。这种不变性才使得我们认定这张桌子是存在的。第二,独立性,也就是我之所以认定这张桌子是存在的,一定是在我的心中可以认定这张桌子不是那张桌子,这张桌子不是那把椅子,它一定有独立于其他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如果在我的心中无法分辨这两张桌子,无法分辨出这张桌子与这把椅子的独立存在性,就不好认定这张桌子是存在的。所以,当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其实我们心中就是默认了这个事物的不变性跟独立性。第一重二谛就是在解构这个不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