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灭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不生不灭,佛教术语,梵文待查,不生梵文是 anutpanna,[1]佛陀说不生不灭,目的是说无生,两重无生。两重无生,皆是圣者证悟的境界。[2]

大乘佛法里不生不灭的境界,分为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学佛修行,从大乘佛法来讲,讲不生不灭,就是证这两重无生。[3]

用三时教法再表达一遍:凡夫境界也就是遍计所执自性,根本无生,从来无,何须生?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真如,也就是圆成实自性,也是无生,本来有,不须生——两重无生。既然无生,就不必缘起,而立足于圣者境界,回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4]

一、二时教法中的不生不灭

印度古德龙树,不仅是在印度,以至于到今天为止,在这个世界上,都被认为是对佛陀二时教法的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最权威阐释者,这一点没有非议。[5]

佛陀说不生不灭,是既不生也不灭?还是因不生故不灭?很多人对不生不灭的解读,都是说凡夫境界是生灭的境界,生住异灭、生生死死,佛陀说不生不灭,是说既不生也不灭,是有别于凡夫境界生和灭的第三种很微妙的状态,这一种状态不是凡夫可测度的,这种既不生也不灭的第三种状态就是中道、就是中观。但是这种理解,完全有悖于龙树对甚深般若波罗蜜的解读,龙树认同的是因不生故不灭。[6]

龙树认为,凡夫自以为真实的世界,从来、压根儿就没有生,无生,这是不生的法义。既然生都没有生,也就无从谈灭,这就彻底地泯灭了生灭二边,这是龙树的甚深般若波罗蜜的中道解读,是龙树所安立的中观见地,就是“究竟中观”。起点是一切法无生,因为无生,生都没有生,哪里还有灭?灭是生的灭,无生而灭也就无从谈起,不生不灭,因不生故不灭。[7]因此就把凡夫境界的存在性给解构了。[8]

龙树最主要的著作就是《中论》,《中论》第一颂,也叫“皈敬颂”,这一颂排在第一品第一颂之前,也就是一开章,龙树首先说了两句话,鸠摩罗什翻译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就是“八不”。 [9]

那龙树一开章说的“不生亦不灭”,一定是“因不生故不灭”?怎么就没有可能是“既不生也不灭”呢?看《中论颂》的第一品第一颂,鸠摩罗什翻译为“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龙树早就预料摩到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皈敬颂一开口说“不生亦不灭”,然后第一品第一颂就是诸法——凡夫境界存在的一切——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印度的哲人们认为,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如果是一种存在的话,它就得产生,而产生的方式仅此四种,绝没有第五种。所以这才是龙树解释什么叫“不生亦不灭”的“不生”。在龙树看来,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一切诸法,根本不可能从这四种方式产生,“是故知无生”,根本就没产生。所以从《中观论》的一开章,就可以理解,龙树一入手就是在讲“究竟中观”。 [10]

所以一切法无生,是理解、学习大乘佛法的一个纲领性观点,能不能接受无生,是能不能认同大乘佛法的一个试金石。[11]

二时教法里其实也讲佛陀证悟的真实性,但限于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说法,对圣者证悟的真实性,不能直陈、表诠,只能遮诠。在二时教法里,表达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用的最多的名言是实相,实相与空性不一不异。[12]比如《心经》里的一段经文: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遮诠。[13]

二、三时教法中的不生不灭

(一)解读“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这句楞伽经经文

这句经文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就是“世间没有生和灭,世界如同虚空花”。[14]

世间也就是凡夫境界,如同把生翳病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根本不存在,这个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此这个毛没有生和灭,与两眼冒金星的虚空花是一样的,感觉有,实际根本没有,这就是佛法对世间压根就没有生和灭的理解。[15]

这个理解与凡夫对凡夫世间的理解正好相反。凡夫每时每刻感受到的都是世间的变化,都是世间的生生灭灭。但是佛陀认为这恰恰是凡夫的错觉,凡夫境界如梦如幻,没有真实的事物产生过。没有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坏灭,世间无生无灭。[16]

(二)曲解经文的三个示例

世间没有生和灭,世界如同虚空花,这句经文还是一个标尺,对这句经文的理解如法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实领受大乘了义佛法的标准。如果把世间离生灭,曲解成世间有生灭,就是相似佛法,甚至是外道见。[17]

下边举几个曲解这段经文的例子。[18]

第一个例子,“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有人是这样解释的,这是说万有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生灭、灭生的不停轮转,犹如虚空中的幻华相似。明明大慧菩萨说“世间离生灭”,世间没有生和灭,可这位先生居然把最重要的“离”字,就是“没有”的这个意思丢掉了。公然把世间没有生和灭的佛见,解释成世间生灭、灭生的凡夫生灭见。[19]

看第二个例子,有人认为“世间离生灭”这句话是倒装句,应该按“离世间生灭”来解释,他的解释是佛解脱了生死,超出了生灭、生死的世间。注意这个解读依然是世间是生灭的,只不过佛陀离开了、超越了这个世间的生灭。[20]

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实相、不空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本来如此,不需要生——无生,这一点很多人都能接受。但是说凡夫世间是不生不灭的,世间万法本来就没有产生——无生,这是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当然佛陀随顺众生,有时候也说世间是生灭法,但这是方便说,是担心众生无法一下理解佛法的无生究竟说,而安立的接引方便。不能执佛陀的方便说为究竟说。认为世间是变化生灭的,这是彻头彻尾的凡夫见解。[21]

因此,世间离生灭,人们很习惯性地要把它理解为“离”世间生灭,而且大约会做出下面两种解读。第一,就是佛陀超越了、远离了世间的生灭。第二,就是凡夫只有超越了、远离了世间的生灭才能成佛。比如有人就把“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解释为“若能离了犹如虚空中幻华的世间生灭法,即证入真如实相” 。但是梵文原文这句话只能译为“世间离生灭”,绝不能译为“离世间生灭”。[22]

第三个例子,有位老师把“世间离生灭”,解读为“世间离,生灭”,句逗出一个逗号。世间离,逗号,所以生灭。这位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世间相离开了如来藏本身,所以世间显示了有生生灭灭的变化。注意最后的结论,还是世间是生灭变化的,这也确实难为了这位老师,要通过加逗号的方法来曲解佛说,也确实实属不易。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到,凡夫讲佛经,就是想方设法地、煞费苦心地把佛陀见解,解读成凡夫见解,还口口声声说“依法不依人”。[23]在此再次复述一次《楞伽经》第三品第91颂中的“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 这句颂文。[24]

(三)真如无生无灭

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因此对于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就直陈、表诠。直截了当地说,圣者就是有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并安立名言:真如、如来藏心、不空如来藏。[25]

所以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也是无生。因为真如本然如此,无生无灭,压根就不需要生,这也是无生。能够证得这重无生法义就是补损减,能够彻底证悟这重无生就是攀缘真如,而登八地成不退转圣位菩萨。[26]

参见:无生、不二法门、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究竟中观、两重无生

词条编写人员 第二版:双闪

第一版:法和

讨论意见:慧智兰心、梁传旭、樱花、喜子

资料汇总:破增益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79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 净名学修纲要,六(五)2.,2021.07[2021.08.20]:01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5.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68-369.
  6.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69.
  7.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69-370.
  8.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0.
  9.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0.
  10.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0-371.
  11.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0.
  1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6.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7.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8.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9.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0.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6.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