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乘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人天乘,佛教术语,,指佛陀给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但生不起出离心、不想趣向于涅槃的一类众生说的法。[1]

一个人学佛,能不能入佛门,第一个坎儿是对六道轮回的三世说的生命观能不能认同;如果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可以迈入佛门。但是认同了三世说的生命观的人,有的生不起出离心,喜欢轮回,喜欢生死,佛陀给这样的众生讲的法叫作人天乘的法。对人天乘的法,也可以做八个字的概括:“五戒十善,人天果报”。[2]人天乘的法就是告诉我们,即便想再来,不想不来,也是需要修行的。修行的目的就是确保下回再来的时候,别比这回差。当然人天乘的法一方面要解决的,就是确保着下回来的时候生命状态不比这回差,但它另一个作用就是跟众生结缘。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领着众生走向解脱,走向涅槃。[3]

一、五戒十善

“五戒”,指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4]

“十善”,指佛教修行者要奉行的十种善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这叫行十善道。[5] [6]

二、人天果报

能够修习清净的十善道,就能够承受天人的福报,[7]保证来生能得人天善果,不会堕到畜生、饿鬼、地狱道。[8]修“十善法”与下面的果报是对应的。因为“不杀生”,因而命不夭折。所以“命不中夭”,是由不杀生、不杀害其他生命而获得的果报。因此大家注意,我们不杀生,我们还要放生,这是修行。其实从善道来讲,爱护其他众生的生命,其实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所以“不杀生”的果报,就是寿命长、不夭折。那因为“不偷盗”而“大富”。那么“不偷盗”的果报是富。当然我们不仅不能偷盗,我们还要布施。因“不邪淫”,而得清净的“梵行”;因为“不妄语”,所以所言谛实;因为“不恶口”,而常说“软语”,常说善语;因为“不两舌”,所以眷属亲密不离,善于调和争讼;因为“不绮语”,因此“言必饶益”;那么“不贪”、“不嗔”,那么有“正见”。[9]

三、回俗向圣

佛陀说法是对治,说人天乘、小乘、大乘的法,是由于众生根性的差别,所以佛陀说法有差别。不同根性的众生可以选择当下所能承受的法。[10]如果一个人面对着三乘佛法,认为现在只能承当人天乘的法,那就修五戒十善;但也许修着修着,突然间出离心生起了,虽然还发不起菩提心,那么就可以从人天乘的法进而修小乘的法,这叫作“回俗向圣”,也就是摆脱了我们世俗凡夫那种只渴望轮回不希求涅槃的状态而寻求解脱,这是完全有可能的。[11]

四、修法无次第

人天乘、小乘、大乘,不是我们每一个学佛者在这一生当中的修行次第。比如说,一个已然能发起大乘心、发起菩提心的人,就不需要先修人天乘的法,再修小乘的法,可以直截了当修大乘法;一个现在只能生起出离心的人,不用先修人天乘的法,可以直截了当的修行小乘法。[12]

五、大乘与十善

在佛法体系里边,“十善”不仅仅是人天乘法的修行,也可以是大乘法的修行。其中重要区别就是发心,如果发了菩提心,也就是在菩提心的摄受下修十善也是菩萨的净土之行。[13]

参见:三世说、轮回

词条编写人员 第二版:千幻流光

第一版:破增益

讨论意见:尹雪钰、念新、未ma、燕子、东辉

资料汇总:法和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2.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1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3.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4. 《增壹阿含经》中云:彼人去不远,是时世尊告诸比丘:“自今已后,听授优婆塞五戒及三自归若比丘欲授清信士,女戒时,教使露臂、叉手合掌,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再三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复更自称;我今已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释迦文佛最初五百贾客受三自归,尽形寿不杀、不欺、不淫、不欺、不盗。若持一戒,余封四戒;若受二戒,余封三戒;若受三戒,余封二戒;若受四戒,余封一戒;若受五戒,当具足持之。” (CBETA 2021.Q3, T02, no. 125, p. 0649c26- 0650a07)
  5.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6. 《十善业道经》中云: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CBETA 2021.Q3, T15, no. 600, p. 0158a02-0158a06)
  7.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5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8.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9.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10.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1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11.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1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12.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1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13.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维摩诘经》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