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经名的翻译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释义

《楞伽经》经名的梵文是laṅkāvatāra,由两个梵文词组成,一个是laṅkā,laṅkā是个地名,从《楞伽经》的经文来看,它是laṅkāpura,pura是城市,因此laṅkā是一座城的名字。第二个词avatāra是进入的意思。所以,laṅkāvatāra直译为“进入楞伽城”。从经文看,是佛陀进入了楞伽城。因此,《楞伽经》是一部佛陀在楞伽城里讲的经。

对于经名的翻译,第一个译本——求那跋陀罗的译本,基本上是音译,译作《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就是laṅkā的音译,阿跋多罗就是avatāra的音译。经名中的“宝”字,是译者自己加的。

第二个译本——菩提流支的译本,经名既音译又意译。laṅkā作为地名,选择了音译。avatāra(进入)选择了意译,译为“入”。所以经名译作《入楞伽经》。

第三个译本——实叉难陀的译本,实叉难陀也想像菩提流支一样,采用音译、意译结合的方式来定名,但是《入楞伽经》这个名字已被使用。为了区别菩提流支的译本,实叉难陀在前边加了一个词——“大乘”,因此经名就成为《大乘入楞伽经》。

以上三个译本现在都有流通,读者到书店可以看到三种《楞伽经》。一个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求那跋陀罗翻译。第二个是《入楞伽经》,菩提流支翻译。第三是《大乘入楞伽经》,实叉难陀翻译。[1]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3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