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体现了什么精神”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第46行: 第46行:
(二)作为后世的佛教徒、佛弟子、学习佛法的人,当看到佛教经典中“如是我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这是阿难这些弟子们当年如实地记载佛陀的教诲,这些教诲都是出于佛陀亲口所说,要对佛陀的教诲如实地信受,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加上自己的妄见去理解佛说。例如,有些人认为,佛陀讲“缘起”就是讲因缘和合而生起了万事万物,只不过这万事万物,既然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以万事万物都不具有独立存在性,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也叫性空。因此,有人就把佛教的缘起法,总结为四个字叫“缘起性空”。可是依据《楞伽经》“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这一句偈颂,<ref>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46,047讲 喜马拉雅FM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佛陀说缘起就是要告诉凡夫:第一,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第二,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凡夫境界,非要误以为它存在的错觉是存在的,这个错觉是缘起的。把佛陀说的缘起,理解为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山是土堆的,河是水聚的,这就是愚夫、傻瓜的观点,就是错解缘起,就会导致生死轮回。试想一下,伟大的智者佛陀,怎么可能只是讲了如此粗俗的看法,而成为智者呢?中国有句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比附这句成语,我们今天就是以凡夫浅薄之心,度佛陀深邃之腹啊。我们只有惭愧,我们只能忏悔。<ref>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47讲 喜马拉雅FM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二)作为后世的佛教徒、佛弟子、学习佛法的人,当看到佛教经典中“如是我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这是阿难这些弟子们当年如实地记载佛陀的教诲,这些教诲都是出于佛陀亲口所说,要对佛陀的教诲如实地信受,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加上自己的妄见去理解佛说。例如,有些人认为,佛陀讲“缘起”就是讲因缘和合而生起了万事万物,只不过这万事万物,既然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以万事万物都不具有独立存在性,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也叫性空。因此,有人就把佛教的缘起法,总结为四个字叫“缘起性空”。可是依据《楞伽经》“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这一句偈颂,<ref>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46,047讲 喜马拉雅FM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佛陀说缘起就是要告诉凡夫:第一,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第二,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凡夫境界,非要误以为它存在的错觉是存在的,这个错觉是缘起的。把佛陀说的缘起,理解为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山是土堆的,河是水聚的,这就是愚夫、傻瓜的观点,就是错解缘起,就会导致生死轮回。试想一下,伟大的智者佛陀,怎么可能只是讲了如此粗俗的看法,而成为智者呢?中国有句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比附这句成语,我们今天就是以凡夫浅薄之心,度佛陀深邃之腹啊。我们只有惭愧,我们只能忏悔。<ref>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47讲 喜马拉雅FM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三、总结
四、总结
 
作为正信的佛教徒,尤其是荷担如来家业的出家僧尼,要能够正闻熏习,如理思维,如法修行,彻底领受“如是我闻”的精髓。首先,要知道“如是我闻”下边记述的都是当时老师讲课的真实场景、真实教诲,要生信;其次,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后世弟子,我们对佛陀言教的学习也应该秉持着“如是我闻”这样一个基本精神—佛经中怎么说的,我们怎么听的,要如实地学习,不要加上那些自己的妄见,以至于歪曲佛说。
作为正信的佛教徒,尤其是荷担如来家业的出家僧尼,要能够正闻熏习,如理思维,如法修行,彻底领受“如是我闻”的精髓。首先,要知道“如是我闻”下边记述的都是当时老师讲课的真实场景、真实教诲,要生信;其次,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后世弟子,我们对佛陀言教的学习也应该秉持着“如是我闻”这样一个基本精神—佛经中怎么说的,我们怎么听的,要如实地学习,不要加上那些自己的妄见,以至于歪曲佛说。


0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