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净名文库
免责声明
净名文库
搜索
查看“增益”的源代码
←
增益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佛教术语,梵文samāropa,就是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把它当成真实,这种真实性是凡夫强加上去的,是错误认识造成的,这个错误在佛教里边叫作增益。<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 增益就是我们这些凡夫无明所障,糊涂,误把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作真实。<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50.</ref>我们把凡夫境界上我们误以为真实的世界死死地抓在手里,而佛陀说,这就是妨碍着我们见到真实的最大障碍。<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50.</ref>增益与损减是连带性错误,只要增益就一定损减。<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凡夫无明,把没有的当作有,这个增益的有,其实是不存在的,不可得的。不能如实观察增益有的不可得,执著增益有为真有,这就是见证真实性的障碍,因此就一定损减。佛陀说,这就是增益相和损减相。<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一、初时教法对增益的解读 初时教法也被称为小乘佛法,是佛陀证道后随顺印度当时普遍大众,厌离生死轮回、希求个体的清静的解脱思潮,佛陀为这些相信三世说生命观,并极度厌离生死轮回,生起了出离心,迫切希求个体烦恼的熄灭,获得个体的清静解脱的涅槃境界的众生,所讲的小乘佛法。在小乘佛法中,佛陀安立了“十二缘起”,通过讲“十二缘起”,佛陀告诉众生“轮回无我”。就是通过思维“十二缘起”证悟“轮回无我”时,那我的烦恼也自然熄灭。因此,修行小乘佛法所达到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即没有贯穿生命轮回的那个轮回主体“我”,从而安住于个体的清静解脱的涅槃境界了。但这并不是究竟意义的解脱、究竟意义的涅槃,这在一定程度上只解构了“人我执”。 二、二时教法对增益的解读 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糊涂。<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49.</ref>这个糊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这个凡夫境界为真实;<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49-50.</ref>第二,正是因为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凡夫把它误以为真实,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凡夫就见不到佛陀老人家所说的真正的真实了。<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49-50.</ref>那么对于这两个错误,佛教有两个专有的名词来表述它。第一个错误,就是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把它当成真实,这种真实性是凡夫强加上去的,是凡夫的错误认识造成的。<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那么这个错误在佛教里边叫做增益。正是因为有了增益的错误,凡夫死死的抓住了一个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真实,因此,凡夫就再也见不到佛陀所认为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了。见不到这个真正的真实的错误,佛教里给了它一个专有的名词,叫损减。<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 三、三时教法对增益的解读 在三时教法的言说层面上,增益指背离了心自性,背离了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这种颠倒、背离的错误,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阿赖耶识,即三时教法中的凡夫心。增益,是见真如、证真如的障碍。增益是指佛陀认为凡夫犯的最严重的两个错误增益与损减之一。 在佛陀眼里,我们这些凡夫犯了两个错误:增益和损减。佛陀认为凡夫犯的第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把佛陀认为只是心的显现,并不是在心外有真实存在的东西,可是凡夫非要把心的显现当作独立于心,在心外的真实存在。这是凡夫由于无明而强加上去的所谓的存在,因此给这个错误起名叫增益。<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因此学习佛法,修证佛法,就是解决增益和损减这两个问题,<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就是要把凡夫过去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真实性打破,解决增益的问题—破增益。<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进而,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才会显现,解决损减的问题,即补损减。<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 从这个意义上讲,破增益是我们这些凡夫学佛、修行的重头戏。<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31.</ref>也就是整个学佛的历程,就是要把犯着增益与损减两个错误的凡夫,一步步地引向佛陀的“不增不减”的解脱境界。<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50.</ref>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破增益和补损减,没有第三件事情。<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参见:损减、破增益、补损减 注释
返回至“
增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