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境如幻自心所现”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小 (导入1个版本) |
|
(没有差异)
|
2022年1月6日 (四) 22:27的版本
释义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佛教术语,梵文svacittadṛśyamāyāviṣayānudarśanaṃ,“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的核心法义,是整部《楞伽经》实叉难陀译本中的点睛之笔。
“了”,梵文是anudarśanam,{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观察,引申意思是通过观察而了解、了知,{所以}实叉难陀{就}译为“了”。
“境”,梵文是viṣaya,意思是外境,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事物。
“幻”,梵文是māyā,意思是幻化、幻术,古代印度幻术师能通过表演,让人觉得有事物在眼前存在,其实根本没有,这就是“幻”。
“了境如幻”,意思{就}是要通过观察,了知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的}事物,如同幻术师表演的幻术,感知上存在,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在凡夫感知上真实存在的原因{,}是圣者能见的凡夫自心所“显现”{。}【,但】不是自心显现出了心外的事物,而是显现出心外没有事物,却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这就是“自心所现”。】因此,凡夫感知上的真实存在{,其实}只是错觉,只是虚妄分别。[1]
注释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1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