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无我

来自净名文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2年1月7日 (五) 15:4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轮回无我,净名术语,指生命从生到死、死亡到再生的流转背后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也就是说,并没有“我”这一精神主体在轮回<ref>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03讲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中).</ref>,这是对小乘涅槃境界的总结。 轮回,梵文saṃsāra,是印度古人的一种生命观,印度古人认为人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彻…”)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轮回无我,净名术语,指生命从生到死、死亡到再生的流转背后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也就是说,并没有“我”这一精神主体在轮回[1],这是对小乘涅槃境界的总结。 轮回,梵文saṃsāra,是印度古人的一种生命观,印度古人认为人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彻底的终结,死亡只是肉体的抛弃,那个精神的因素——“神识”没有死,这个神识要通过投胎转化成另一个生命体又回到这世界上来,回来以后,寿命还是有限的,死了以后神识再转化成下一个生命体再回到这世界上来,如此生生死死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中轮转不已[2]

轮回无我的“我”,梵文是ātman,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本体”,无我,就是没有这个本体。印度一些外道认为,众生在三界中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的生生死死之中,得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在轮回[3]。这个六道轮回的精神主体就是pudgala。注意,pudgala虽然译为“人”,但它并不仅仅指六道轮回的人道众生,而是指整个六道众生的精神主体。pudgala是印度某些外道认为的众生六道轮回之中的轮回主体。佛法要告诉我们,这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六道轮回中的精神主体,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人无我”,或者译为“补特伽罗无我”[4]。 佛教的二无我

一、人无我


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分别在不了义和了义两个层次上对“人我”进行解构——给众生讲人无我。

(一)给声闻缘觉乘修行者讲不了义的人无我

佛陀认为,生命不过是五蕴、十八界或十二处的聚集和合而成的。既然众生只是五蕴等缘生聚合的,因此,生命当中就不会有一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我”。没有“我”也就没有“属于我的”,就是也没有“我所”。所以六道轮回,不过是无知、爱、业等十二因缘而生起的,轮回只是十二缘起的环环相扣,轮回之中没有贯穿始终的轮回主体。只是以眼识等诸根,执著抓取色等尘境,以为有个真实的轮回的世界而已。但轮回之中是绝对没有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这是佛陀讲的“人无我”的第一重理由。大家注意,这重道理是小乘的声闻和缘觉认为的“人无我”的理由[5]

(二)给大乘修行者讲了义的人无我

佛陀说,其实生命轮回中的身体和轮回的世界,都是“阿赖耶心识”的妄想分别的显现,根本就没有轮回的身体和轮回世界的真实存在。凡夫以为的轮回,只是心识上的轮回,只是圣者能见的心识上的杂染种子的刹那现行和未现行杂染种子次第相续的变异。如同河水的流淌,如同种子的发芽生长,如同灯焰的飘忽,如同迅风的吹动,如同浮云的翻卷。这心识上的轮回中,没有独立存在的主体。

《楞伽经》说:心识是躁动不安如猿猴,不净污秽如飞蝇,永不厌足如火焰。这一切都不离无始执取外境戏论习气。就像水车的汲水轮一般,在生死流转的轮回中,凡夫误以为的各种身体和形色,其实是幻术师的幻象,是起尸的行走,是机器人的运动。这里面根本没有精神主体,如此了知轮回之相,可以称为“人无我”的智慧。

注意,这“人无我”的第二重道理,才是大乘三时了义教法的对“人无我”的理解,它不同于小乘对“人无我”的理解的第一重道理。之所以第二品第14段经文中说,大乘菩萨应该离声闻的“人无我见”,是因为只有大乘“人无我见”,才与“法无我见”相应[6]

综上所述,“人无我”是佛陀教法最基础的出发点,是佛法法义的底线,也是佛法最基本的特征和标志。 小乘佛法讲述轮回无我,就是轮回里边没有贯彻始终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主体。在佛陀解构了轮回的主体之后,总会有无明凡夫不愿接受解构,提出“无我则谁在轮回”的问题,其实轮回无我内蕴着另一个能够引申得出的推论——失去了依附主体的轮回,如同脱离了物质的运动一样,其实就是不存在的,而大乘佛法进一步表达为轮回如梦,轮回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轮回不存在而误以为轮回存在的错觉,错觉转正觉,梦醒即解脱[7]

二、法无我

“法无我”的“法”,是指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一切事物。

(一)二时教法解构法我

二时教法里佛陀讲缘生性空、缘起无生的道理,将凡夫境界一切事物的存在性,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全都解构了。缘生事物的特性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不存在。讲缘生缘起的目的,就是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凡夫境界真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解构的结果是人法两空(二无我),目的就是要告诉凡夫,其实这个世界从来就没产生,诸法无生[8]

(二)三时教法解构法我

佛陀讲“藏识缘起”同样是在解构,解构凡夫误以为存在的心外事物,同时还解决了一个二时教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凡夫境界不存在,人法俱空,为什么在凡夫的感知中,心外事物却无比真实。藏识缘起理论用阿赖耶识种子的熏习与现行这个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没有心外事物而无明凡夫非误以为有心外事物的这个错觉是怎么生起的。因此,三时教法解构的是这个错觉,只是没有“二我(人我、法我)”凡夫却误以为有“二我”的执著。

佛陀在《楞伽经》中说:法无我的智慧,就是知道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遍计所执自性,就是觉知蕴、界、处等凡夫心外的一切事物,其实根本不存在。这是大乘三时教法了义的“法无我”[9]

参见:初时教法、轮回、人无我、法无我、人我执、二无我、二时教法、三时教法、涅槃

词条编写: 第三版:靈智妙覺

第二版:马刚

第一版:马刚

讨论意见:Liangchuanxu、Yanzi、时雨普洽、念新、未Ma、vicky

资料汇总:燊榆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03讲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中).
  2.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03讲 波罗蜜与三世说的生命观 (中).
  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842-21-01人无我和法无我.
  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842-21-01人无我和法无我.
  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84 2-21-01人无我和法无我.
  6.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84 2-21-01人无我和法无我.
  7.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31 1-03-18 三自性.
  8.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46 2-02-02 云何名佛子.
  9.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84 2-21-01人无我和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