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三缘合生

来自净名文库
1-84秋日余辉讨论 | 贡献2021年12月8日 (三) 12:3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释义

识三缘合生,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外道邪见的一种,】{就是}【认为】我、根、境这三个缘相合,就产生了识的作用【。】{}{简单的解释就是}信受三缘和合的【外道修行者】{},一定认为有心外的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产生了【,】{}【这种外道邪见也被称为“识三缘合生”模型或“根境识”模型。】

【《楞伽经》经文,】“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做事业悉空无益【”】。佛陀说,大慧,有人认为原本没有识,识是以三种缘的和合【而】{}发生作用的【,】{}{}三种缘分别是ātman、indriya和artha 。

第一,ātman,通常译为“我”,{就是}【指】生命的内在的精神主体【,】{}我看见了这张桌子,总得有个我,总得有个能看的精神主体。人可以看,猫狗牛马可以看,石头就不能看,因为石头就没有内在的精神主体。

第二,indriya,通常译为“根”,{就是}指生命体的感觉器官,比如眼根、耳根等等。我看见了这张桌子,除了有内在精神主体之外,还得有眼睛这个感觉器官。盲人因为眼睛这个感觉器官不健全,所以就看不到这张桌子。

第三,artha,通常译为“义”,{就是}所指的对象的意思,也译为“境”【,】{}我看见了这张桌子,总得有个被我看到的桌子的存在【,】{}这张桌子就是境,就是外境,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的事物。

“识三缘合生”,就是我、根、境这三个缘相合,就产生了识的作用{}【,】就是有一个能看的“我”这个精神主体,又有健康的“眼睛”这个感觉器官,还有一个眼睛之外能够被眼睛看到的“桌子”,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相合,就产生了“我”看见了这张“桌子”【,】{}“看见”这个眼识的作用,就这样生起了。

【普遍】{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根、境和合产生识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可是{看佛陀是怎么评论的,}佛陀说,如果我、根、境三缘和合能够产生“识”的作用的话,{}乌龟也能长出毛,【那】沙子也能榨出油,可是乌龟根本没有毛,沙子无论如何【也】榨不出油。因此,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我、根、境和合能生起识的作用,这是绝对【不】{没有}可能的。

信受三缘和合的【外道修行者,】{}一定认为有心外的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产生了,外道不知道,凡夫所见的心外蕴、界、处的产生与坏灭的相续现象,其实只是自心分别的显现,{这是在讲}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执著蕴、界、处的生灭而成“破坏断灭论”。他们误以为我、根、境三缘合和而生起诸识,{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基于凡夫的计度思辨,没有亲证到圣者证悟的真实,【所以】{他们}把“无智”当成了“智慧”。[1]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