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钵舍那

Admin讨论 | 贡献2022年1月6日 (四) 22:41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释义

毗钵舍那,佛教术语,梵文vipaśyanā,“毗钵舍那”就是vipaśyanā的音译,意译为“观”, 有的翻译家翻译成智观、妙观、内观。修行者以智观,如实观察诸法,也就是只有ābhāsa没有nimitta。这样的如实观察,就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观诸法,本来无生、无相,就是舍离诸法,就是离分别。

毗钵舍那往往与奢摩他并称。奢摩他,梵文śamatha,可以翻译成“定”,但更多的时候,这个词译作“止”,有时候也译作“寂静”、“寂灭”。对禅定的修法的一种分类,就是把禅定功夫分为两类,一类叫止,一类叫观,所以修禅定也叫修止观。毗钵舍那也就是修习禅定,修习止观,修止和修观中的那个“观”。严格来说,指登初地到七地修行者的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