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随顺
两种随顺
二谛其实表征着佛陀说法具有两种随顺。首先,佛陀说法要随顺众生,也就是佛陀说法要观众生的根机,要观众生的水平。不随顺众生,佛陀的说法高高在上,跟我们凡夫没有接口,那么就无法度众生。第二个随顺,就是随顺真实,在随顺凡夫的基础上构建了世俗谛,但佛陀不是为了妥协而妥协,不是为了随顺我们凡夫而随顺,他老人家随顺众生的目的是要跟我们有接口,要拽着我们走向圣者的境界,所以他一定要依据世俗谛建立起依据这个世俗谛而有的一个胜义谛,而胜义谛的建立就是随顺真实。所以世俗谛的建立是随顺众生,胜义谛的建立是随顺真实。
这两个随顺缺一不可,如果有偏废,都不是真实的佛法。比如说只一味地随顺众生而不随顺真实,也就是一味地迎合凡夫,向凡夫妥协,而不具有引领着凡夫从凡夫境界走向智者境界的功能;只随顺众生不随顺真实,这样的佛法不是真实的佛法,是相似佛法,甚至是心灵鸡汤。其实当今时代的佛教书籍的市场上,充斥着的都是相似佛法、心灵鸡汤。也就是这些法让凡夫听起来欢欣鼓舞,特别契合凡夫的心性,说穿了其实是与凡夫的无明相应了,根本不具备接引凡夫走向真实的功能,因为它只有随顺众生,没有随顺真实,这是相似佛法,不是真实的佛法。如果反过来,只一味地追求随顺真实,而忘记了众生的现实水平,缺少了随顺众生的一面,那么这样所说的法:第一,高高在上,无法度众生;第二,还会引起众生的误解,众生误解了,就要怀疑,甚至要诽谤。如果说的法一味地随顺真实而不随顺众生,脱离了现世众生的水平,让众生对所说的法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诽谤,那么说法者是有过失的。所以佛陀教法是两个随顺,随顺众生与随顺真实,哪一面都不能偏废。
佛陀在二时教法中建立的二谛模式,就是随顺众生与随顺真实一个非常巧妙完美的体现。二谛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递进模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模式,也就是经过一对一对的几重二谛,把我们从凡夫境界,一步步地解构,让我们趋向圣者的智慧。具体地讲,建立起第一重二谛,就是有一个第一重的世俗谛和胜义谛,那么在建立第二重二谛的时候会发现,第一重二谛的胜义谛就会成为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在构建第三重二谛的时候,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就会成为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重重二谛是环环相扣,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我们从凡夫的境界引向智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