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龙树菩萨的中观见,怎么理解“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2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因果如果属于世间万法,怎么理解这句话?( )。
3 下面哪个观点是相似般若波罗蜜?( )。
4 如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中说的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肯定不是以下哪些内容?(多选题)
5 如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中说的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与以下哪些内容相关?(多选题)
6 经文“为幻所成”,这里的幻指的是?
7 经文“为翳所见”,这里的翳指的是?
8 经文“为如烟焰旋火轮耶”,这里的烟焰旋火轮指的是?
9 罗婆那王从心底里深深地生起了疑情,怀疑世界的存在的真实性了,在佛经中对我们凡夫认为真实无比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比喻?(多选题)
10 圣者心的行处是什么?(多选)
11 当「境界自心现」中的“境界”是指圣者心的行处时,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法义?请选出正确的表述。(多选)
12 为什么说“破增益”是凡夫学佛修行的重头戏?(多选)
判断题 每题1分;
1 “自所得圣智证法”,不是佛教之外的修行者们,依靠他们的思辨、想,依靠外道的见解所能领受的境界,但它是阿罗汉灭尽定可以证得的境界。
2 “自所得圣智证法”是用通过自己的修行获得的内在的圣智去亲证的法。
3 凡夫心在《楞伽经》中就起了新的名字,就是这个智;智是凡夫心,梵文是jñāna。
4 “圣智证法”就是见道之后,从初地菩萨到修行成佛整个阶段当中圣者的圣智证得的境界。
5 佛陀在《楞伽经》中立足“自所得圣智证法”说法。这说明佛陀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圣位菩萨说法。
6 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佛陀说法的立足点不同。
7 二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而三时教法佛陀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