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法的重点就是讲无生法义,而且还是重点中的重点,在今天这样一个佛法的末法时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无生法义呢?
2 《楞伽经》梵文偈颂anutpāde prasādhyante mama netrī na naśyati,译作“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这句颂子是在强调无生法义的重要性,那么,对这句颂子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3 基本《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无生”法义对理解大乘佛法无比生重要,那怎样理解无生才是正确的呢?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第一重无生就是凡夫境界压根无生,对“第一重无生”法义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第二重无生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也是无生的,为什么说真如也是无生的呢?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第二重无生是指佛陀亲证的真如也是无生,对“第二重无生”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学佛修行从大乘佛法来讲就是证这两重无生,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一样的,如何正确理解佛法讲的两重无生?
8 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里边,曾经讲过两种无常“生灭无常”和“无生无常”,对两种无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讲了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无ābhāsa,对“两重无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用打开窗帘来比喻学佛修行,厚窗帘喻外相nimitta,薄纱帘喻似相ābhāsa ,“窗帘喻”是理解两重无相的巨大善巧方便,以下对“窗帘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要对两种无常、两重无相,两重无生给予格外的重视呢?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入如来藏”、“趣于佛地”的法义理解,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
判断题 每题1分;
1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两重无生是不一样的:第一重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两重无生,皆是圣者所能证悟的境界。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用“窗帘喻”来理解两重无相。厚窗帘比喻nimitta——外相,纱帘比喻ābhāsa——似相。打开厚窗帘见到阳光比喻证无外相,证无nimitta,见到阳光但是还隔着纱帘,隔着ābhāsa,这就是见道登初地的境界。通过初地到七地的努力修行,打开薄窗纱比喻证无似相,无ābhāsa,融化在饱满的阳光之中,这就是登八地亲证如来藏光明,这就是证两重无相。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讲了两种无常、两重无生、两重无相。证第一种无常、第一重无生、第一重无相都是指见道登地境界;证第二种无常、第二重无生、第二重无相都是指登八地证真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