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三时教法三自性中的依他起自性的安立,解决了什么问题?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三时教法中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指的是什么?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三时教法立足圣者境界,安立了名言“依他起”自性。对“依他起”自性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立足于圣者境界回看凡夫境界,只是一场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会在凡夫的感知世界里的存在感如此真切?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执著于我的外道,不能演说“八识”、“三自性”这样的法义?
6 阿赖耶识明明是解构凡夫境界的法,明明是破“我执”的法,可千百年来,却被严重地误解为是为凡夫境界的存在、为“我执”的存在找存在依据的法,这是对佛陀教诲的严重误解。这种误解,体现在哪些方面?
7 千百年来,无数的唯识学人,不仅没有按照佛陀的教诲,解构凡夫心外世界,反而给凡夫心外世界的存在,找到了存在的依据,认为阿赖耶识种子现行出了凡夫心外世界,认为桌椅板凳、山河大地,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出来的。这是严重违背了佛陀的教诲,这是在宣说相似佛法。为什么说这是相似佛法?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认为阿赖耶识是众生生死轮回的精神主体,这种观点也是相似佛法。为什么阿赖耶识不是轮回的精神主体?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是千百年来唯识总是遭人诟病的原因?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正智是依他起自性的清净部分。对正智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立足圣者境界安立的依他起自性,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2 依照经文,“善哉,楞伽王,汝先见佛,思惟此义,如是思惟,乃是见佛”,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才是真正的见佛?
13 佛陀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安立阿赖耶识,目的就是解构凡夫境界,就是破增益。
14 《楞伽经》第三品《无常品》中第91颂有一句梵文是anutpāde prasādhyante mama netrī na naśyati。实叉难陀译作“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
请将答案提交到所在辅导群交流讨论。
15.[开放式论述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请论述千百年来对“唯识”的巨大误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