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三时教法的三自性中,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与清净两个部分,是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分杂染和清净两部分。杂染部分,即阿赖耶识,回答了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却在凡夫感知世界里的存在感如此真切的原因,关于这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阿赖耶识,目的就是解构凡夫境界,破增益,为什么执著于“我”的外道不能演说“八识、三自性”这样的法义?
4 千百年来对于阿赖耶识最大的误解在于,明明是解构凡夫境界的法,是破“我执”的法,却被解读为,为凡夫境界的存在,为我执的存在找存在依据的法,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阿赖耶识的误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阿赖耶识不是众生生死轮回的精神主体?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在《解深密经》中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依据经文,如何正确理解阿赖耶识?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的清净部分是正智,如何正确理解依他起自性的清净部分?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分杂染和清净两部分,对依他起自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经文“善哉,楞伽王,汝先见佛,思惟此义”,楞伽王就像你先前见佛时所“思惟”的法义,楞伽王先前思惟什么法义了?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是思惟,乃是见佛”,如何思惟才能见到佛陀?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理解三自性?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就是阿赖耶识的熏习与现行,种子现行kṛ,kṛ熏习种子,种子与kṛ都是依对方而起,故名“依他起”,这就是胜义因果。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阿赖耶识又叫八识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佛陀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目的就是解构凡夫境界,就是破增益。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阿赖耶识为凡夫境界的存在,为“我执”的存在找到了存在依据。
4 依他起自性分杂染和清净两部分:杂染部分是藏识,清净部分是正智。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的目的,就是指导凡夫于资粮位、加行位修行,解构凡夫心外境界,证唯识无境而见道登初地。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清净部分的目的,就是指导登初地到七地的菩萨修行转识成智,而登八地攀缘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