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如来世尊于观自在,离外道法,能说自证圣智境界”,“观”就是观行,就是修行。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佛陀于一切修行都是自在的,远离了外道修行的法,能够讲说自证圣智境界?
2 依照经文,“超诸应化所应作事,住如来定,入三昧乐”,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3 依照经文,“是故说名大观行师,亦复名为大哀愍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佛会有这样的称号?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能烧烦恼分别薪尽”,对此经文中的比喻,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5 依照经文,“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为什么佛陀能够融入一切众生的心中,无所不在,能知一切法呢?
6 依照经文,“我今愿得重见如来大神通力,以得见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这里“未得”、“已得”指的是得什么?
7 依照经文,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为什么要努力祈请再见佛陀呢?
8 依照经文,“尔时世尊知楞伽王即当证悟无生法忍”,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理解“无生法忍”?
10 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同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境界无生,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须生”。
11 佛法讲无相是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就是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
12 “若异见者,则是断见”中的“断见”指的是佛陀二时教法中的断见,就是认为凡夫境界原先有事物存在,后来这个存在变为了不存在,从有变无了,这就是断见。
13 常见与断见是一对二边见。佛陀认为常见和断见都不是佛法的正见,佛陀主张不常不断。
14 在三时教法当中,增益就是常见,损减就是断见。
请将答案提交到所在辅导群交流讨论。
15.[开放式论述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请阐述对经文“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