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罗婆那王在提问之前,先再次地供养佛陀,为什么?
2 依照经文,罗婆那王曾经向过去的佛提问过“二种之义”了,佛也已经给他讲过这个问题了,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罗婆那王现在还要再问同样的问题呢?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其实早已是圣者。为什么?
4 依照经文,“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5 基于佛陀的三时教法,凡夫的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叫做分别。以下哪些是对“分别”的正确理解?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虚妄分别”的表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7 从佛陀的三时教法来讲,修行的核心就是转识成智。以下对转识成智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三时教法中解构“分别”的工具是“唯识”。对“唯识”法义的理解,以下哪些不属于相似佛法?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二时教法中,解构“二”的工具是二谛。对“二谛”法义的理解,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熏习的种子可以分为“杂染种子”和“清净种子”两大类。对此,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如果杂染种子完全被清净种子替换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叫做“识”了,就要叫做“智”。
2 阿赖耶识种子现行的时候发生两件事情,是显现与分别。
3 二时教法的二谛和三时教法的唯识,仅仅是解构的方法、手段、工具,仅仅是解构的善巧,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
4 在三时教法中,直接安立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以唯识解构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这种错误认识,成就圣者的无分别智。
5 “唯识”这个道理想告诉我们凡夫世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