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36/课后自测B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36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关于《楞伽经》当机菩萨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A、罗婆那王是这部《楞伽经》的当机菩萨。
B、大慧是这部《楞伽经》的当机菩萨。
C、作为这部经的当机菩萨,罗婆那王代众生向佛陀提问。
D、作为这部经的当机菩萨,大慧代一切众生向佛陀提问。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化现出花、香、头冠、项链,世间和佛土的最好的乐器,还有大宝罗网,上妙衣服等,罗婆那王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A、罗婆那王在炫富。
B、罗婆那王用这些化现出的物品供养佛陀。
C、罗婆那王在提问之前,再次供佛,表示对佛法的尊重。
D、罗婆那王给众生示现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佛法的尊重”。在末法时期,供养与尊重讲佛陀正法的大善识,就是对佛法的尊重。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为了听闻佛法,他愿意拿出一切来供养佛和菩萨,在末法时期,为什么众生要以罗婆那王为榜样?

A、末法时期听到佛陀正法,这是佛和菩萨们往昔的大愿加持的结果,要有感恩的心。
B、“正法难闻”,为了听闻正法“无有不舍物”,没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供养佛和菩萨的。
C、罗婆那王往昔听闻佛法种了善根,我们现在“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就是在种善根。
D、“一物不肯舍,只想免费听”当前末法时期是我们汉传佛教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作是事已,即生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作诸音乐”,罗婆那王升到七棵多罗树的高度,罗婆那王为什么要升空呢?

A、为了向众生显摆自己的神通。
B、为了站的高,望的远。
C、为了在空中降下了吉祥的云雨供养佛陀。
D、为了在空中奏响各种乐器供养佛陀。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空而下,即作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花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罗婆那王伴随着犹如太阳般闪电的光明,从空而降,又坐在了如大莲花般的宝石山顶。
B、罗婆那王非常欢喜,恭敬地向佛陀提问。
C、罗婆那王太笨,有很多疑问要向佛陀请教。
D、“第二日、电光明”是说罗婆那王化现出第二个太阳和电闪雷鸣的景象。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宣说”,过去的很多佛都给罗婆那王讲过有关两种法的问题,为什么罗婆那王今天还要再次向佛陀提问?

A、因为婆罗那王太笨,没听懂。
B、婆罗那王不是为自己而问,而是代众生而问。
C、经由罗婆那王提问的机缘,佛陀回答问题,令无量的众生得解悟。
D、罗婆那王为广大众生提问,还将向未来佛提出这个问题。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早已是圣者,罗婆那王劝请的整个过程,是罗婆那王配合佛陀给我们这些凡夫演的一场戏,是以这样的生动的形式在给我们讲法,为什么说罗婆那王早已是圣者了?

A、罗婆那王早已是圣者了,整个劝请过程只不过是在示现。
B、罗婆那王是在观佛陀神通示现后,感悟到世间的如梦如幻,此时才证得第一重无生,见道登初地。
C、《楞伽经》一开始,楞伽王“观其众会,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藏识——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罗婆那王见了藏识大海,这段经文就是在暗示我们,罗婆那王其实已经是圣者。
D、罗婆那王其实已经是圣者,夜叉王身只是他示现的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已。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观其众会,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如何正确理解这句经文?

A、罗婆那王在劝请佛陀说法的起始阶段,就观到藏识,已然是圣位菩萨。
B、藏识是圣者才能见的一分真实,不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能感知到的。
C、海、浪、风是比喻,大海喻藏识;浪喻转识,转识有时也译作转起识,指前七识;境界喻风。
D、这句经文比喻:境界的风吹藏识的海,起转识的浪。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依照这句经文,如何理解为何只有“化身佛”来解答有关这两种法的问题?

A、变化如来是化身佛,根本佛是法身佛。
B、法身佛只是彰显如来入定之乐的境界,不显现凡夫的虚妄分别的境界。
C、罗婆那王问的有关这两种法的问题,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境界的事,所以只有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凡夫的化身佛才解答这个问题。
D、“化身佛”才是根本佛。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于一切法已经无碍了。
B、为了哀愍众生,请佛陀讲说这两种法的法义。
C、罗婆那王和众菩萨们也不理解这个问题,所以都快乐着想聆听佛陀说法。
D、罗婆那王和众菩萨们早已离分别,快乐着想聆听佛陀说法,是在给众生示现“闻法无厌足”。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安立阿赖耶识是三时教法的特点,是三时教法的殊胜,准确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理解阿赖耶识,如何正确理解阿赖耶识的要点?

A、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注意是真实不是真实性。
B、阿赖耶识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真实。
C、既然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所以阿赖耶识不能空。
D、阿赖耶识虽然不能空,但阿赖耶识毕竟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因此空虽不能空,必须得转——转识成智。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唯识”理解错误的观点有哪些?

A、“唯识”唯的是第六意识。
B、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
C、阿赖耶识显现出了世界。
D、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的一分真实。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问的有关这两种法的问题,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境界的事,所以只有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凡夫的化身佛才解答这个问题,法身佛不讲。法身佛只是彰显如来入定之乐的境界,不显现凡夫的虚妄分别的境界。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末法时期,对讲佛陀正法的大善知识的供养与尊重,就是表示对佛法的尊重。一物不肯舍,只想免费听,这种心态是与甚深的佛法不相应的,是缺少福德的表现。任何免费的背后都有别人的付出,佛教徒们都应该以罗婆那王为榜样。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