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关于《楞伽经》当机菩萨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化现出花、香、头冠、项链,世间和佛土的最好的乐器,还有大宝罗网,上妙衣服等,罗婆那王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为了听闻佛法,他愿意拿出一切来供养佛和菩萨,在末法时期,为什么众生要以罗婆那王为榜样?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作是事已,即生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作诸音乐”,罗婆那王升到七棵多罗树的高度,罗婆那王为什么要升空呢?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空而下,即作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花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宣说”,过去的很多佛都给罗婆那王讲过有关两种法的问题,为什么罗婆那王今天还要再次向佛陀提问?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早已是圣者,罗婆那王劝请的整个过程,是罗婆那王配合佛陀给我们这些凡夫演的一场戏,是以这样的生动的形式在给我们讲法,为什么说罗婆那王早已是圣者了?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观其众会,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如何正确理解这句经文?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依照这句经文,如何理解为何只有“化身佛”来解答有关这两种法的问题?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安立阿赖耶识是三时教法的特点,是三时教法的殊胜,准确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理解阿赖耶识,如何正确理解阿赖耶识的要点?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唯识”理解错误的观点有哪些?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罗婆那王问的有关这两种法的问题,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境界的事,所以只有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凡夫的化身佛才解答这个问题,法身佛不讲。法身佛只是彰显如来入定之乐的境界,不显现凡夫的虚妄分别的境界。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末法时期,对讲佛陀正法的大善知识的供养与尊重,就是表示对佛法的尊重。一物不肯舍,只想免费听,这种心态是与甚深的佛法不相应的,是缺少福德的表现。任何免费的背后都有别人的付出,佛教徒们都应该以罗婆那王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