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正确选项有哪些?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的理解,下列理解错误的哪些?
3 依照经文“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理解这里的“有”与“无”?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中的“有”与“无”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5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6 依照经文,“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为何兴起了大悲心?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兴起了大悲心,佛陀以他的悲悯而度众生。佛陀讲授了哪些极其重要的法义给我们这些凡夫?
8 依照经文“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只做下列哪些行为与众生彻底解脱生死这个根本问题无关?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了向众生讲说佛法,让众生得到彻底的生死解脱,于老师总结了度众生的4+1布施法,其中前四件事是法布施,这四件事包括哪些?
10 在《金刚经导读》课程中,佛陀说法布施为最,如何理解法布施为最?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理解三时教法的“生灭”?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理解“空”与有无相待的“无”?
判断题 每题1分;
1 佛陀的悲心体现在度众生,体现在令众生彻底解脱生死这个根本问题上,这才是度众生。
2 凡夫认为凡夫境界是“有”、“无”生灭的,而佛陀认为凡夫心外世间根本无生、无灭,根本没有“有”,也就没有与这个“有”相待的“无”。佛陀认为凡夫心外世界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