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61/课后自测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61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了境如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了”梵文是anudarśanam,基本意思是“观察”,引申意思是通过观察而了解、了知。
B、“境”梵文是gocara,这里表示表示凡夫心的行处,凡夫心所缘的境界。
C、“境”梵文是viṣaya,意思是“外境”,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事物。
D、“幻”梵文是māyā,意思是“幻化”、“幻术”,古代印度幻术师能通过表演,让人觉得有事物在眼前存在,其实根本没有,这就是“幻”。

2 依照经文“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自心所现”理解错误的有哪些?

A、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在凡夫感知上真实存在的原因,是圣者心所“显现”。
B、只是自心显现了心外的事物,不是真产生了事物。
C、只是显现出心外没有事物,却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
D、凡夫感知上的真实存在,其实只是错觉,只是虚妄分别。

3 依照经文“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灭妄想三有苦”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三有”就是三种存在,指人界、天界和禅定界。
B、“三有”就是三种存在,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C、“妄想”就是虚妄分别。
D、凡夫就以为自己是在这“三有”之中轮回,轮回中的生命的苦也是这三有之中的苦。

4 为什么“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灭三有之苦?

A、因为“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对认为真实存在的三有苦不再执着,因此熄灭三有苦。
B、因为“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领受三有根本不存在,所谓三有之中的轮回其实是场梦,梦中之苦就是错觉。
C、对于真实存在的三有苦不再执著,努力去不分别外境,就能灭三有之苦。
D、这里说“灭除”,并不是原来真的有苦而被灭除,是了知原本苦不存在,而名为灭苦。

5 依照经文“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无知爱业缘”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无知”就是没有智慧、糊涂、无明所障。“爱”梵文是tṛṣṇā,是“贪欲”、“贪着”的意思。
B、“无知”就是没有智慧,没有知识文化。“爱”梵文是tṛṣṇā,是“慈爱”、“大爱”的意思。
C、“业”就是业力(karma)。“缘”梵文是pratyaya,是“缘起”、“因缘”的意思。“
D、“业”就是业力(kr)。“缘”梵文是pratyaya,是“缘生”、“因缘聚合”的意思。“

6 依照经文“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此处的“沙门”泛指出家的修行者,“婆罗门”泛指在家的修行者。
B、有出家、在家的修行者,他们信受原本没有事物,但依据因果可以显现出实有的事物的观点。
C、有出家、在家的修行者,他们信受有事物住于时间中,依据缘起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产生与安住,而且这实有事物产生之后还会毁灭。
D、没有的东西可以因缘和合而产生,产生了还会坏灭,这是佛陀的见解。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什么是“破坏断灭论”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破坏断灭论”,梵文是vināśocchedavādin。vināśa,就是“灭”、“灭坏”的意思,指事物从存在变为不存在。uccheda,就是“断”、“断灭”的意思,也是指事物从有到无。
B、“破坏断灭论”就是以为原先存在,后来变为不存在的观点。
C、认为没有事物,却可以因缘和合产生出事物,而且这事物还会坏灭的人,不管是在对事物的因果相续,对修行的作用,还是对生、灭、存在、涅槃、道、业力、果报、真理等等一切,都会是“灭坏”和“断灭”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破坏断灭论”。
D、只要认为有事物存在,即便是因缘和合而成为的存在,后来因缘消散,又变为了不存在,这“先有后无”的观点就叫做“破坏断灭论” ,这是佛陀坚决反对的观点。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如何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只有了知一切法无生,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B、了知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才能灭妄想三有苦和灭无知爱业缘,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C、了知凡夫境界根本就没有过法的产生——无生,当然就不会有断和有灭,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D、了知凡夫境界一切法有断、有灭。也就是凡夫境界的一切法,原来存在,后来还会变为不存在,这个断和灭是可能的,才能不落入“破坏断灭论”。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落入“破坏断灭论”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因为“不得现法”所以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
B、因为“不见根本”所以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
C、因为不知道事物是“缘生”的,后来因缘消散,又变为了不存在,所以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
D、因为不知道原本有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后来通过修行可以将妄想三有苦和无知爱业缘给修没有了,所以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落入“破坏断灭论”的原因之一“不得现法”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不得现法”梵文是“pratyakṣānupalabdhi”。“pratyakṣa”是“亲证”的意思,“anupalabdhi”是“不得”、“没有得到”的意思。“不得现法”,就是没有获得亲证。
B、“不得现法”,就是没有亲证圣者证悟的真实和真实性。
C、“不得现法”,就是由于没有证悟到、见到登地菩萨的境界,所以才会认为凡夫境界有事物产生了,而后又有事物的消亡,因此,就落入破坏断灭论。
D、“不得现法”,就是不知道事物是缘生的,由各种条件聚合而生。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落入“破坏断灭论”的原因之一“不见根本”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不见根本”,梵文是ādyadarśanābhāva,意思就是“没有见到根本”。
B、“不见根本”就是没有见到圣者境界。
C、“不见根本”就是没有证悟真实,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落入破坏断灭论,落入凡夫见。
D、“不见根本”就是不知道“世间离生灭”,不知道世界根本没有生和灭。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无知爱业缘”就是由于无明而贪爱、而造业,形成了生命无穷无尽轮回的缘起,就是小乘佛教里讲的“十二缘起”。

正确
错误

2 依照经文“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果“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能把原来真有的十二因缘熄灭。

正确
错误

3 “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佛陀三时教法的“破增益”、“补损减”的核心法义。

正确
错误

4 依照经文,若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会导致“先有后无”的“破坏断灭论”的后果。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