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此句经文中的“沙门、婆罗门”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经文“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自性”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中“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乾达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这七个比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理解学佛修行的下手处就是“观察”?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作是观已”和“如是思惟恒住不舍”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修行就是要思惟哪五件事?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离妄心所取名义”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无似相境界”,对应的梵文是“nirābhāsagocara”,在“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中,这句经文实叉难陀译本没有,求那跋跎罗译为“无所有境界”,菩提流支译为“入寂静境界”,下列对“无似相境界”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理解“以两种观察,做五种思惟”是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断分别缘”就是思惟自心分别的心外事物的缘生缘灭,这件事儿是不存在的。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无生、住、灭”就是思惟凡夫心外事物,从来压根就没有过生灭,有的只是没有凡夫心外事物的生灭,却误以为有凡夫心外事物生灭的错觉。
3 “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作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维恒住不舍”,这一段是《楞伽经》中第一次出现的,比较系统细致地讲解如何修行,也就是如何“醒”,如何“转”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