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74/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74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净心现流故而请佛言”,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净心现流”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净心现流”的“流”,梵文是dhārā。
B、“净心现流”的“流”,意思是下大雨时的雨流。
C、“心现流” 这是比喻阿赖耶识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生灭。
D、“心现流” 这是比喻阿赖耶识已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生灭。

2 依照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净心现流故而请佛言:‘世尊,云何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为渐次净为顿净耶?’”。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自心现流”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自心现流”,梵文是svacittadṛśyadhārā。
B、“自心现流” 有两个意思,第一,自心杂染种子现行的显现。第二,现行杂染种子的相的生灭。
C、自心杂染种子现行的显现,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续的生灭。
D、“自心现流”就是阿赖耶识的生灭。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清净“自心现流”,是“渐净非顿”的。以下对清净自心现流是渐净非顿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说,清净“自心现流”是以渐次的方式,而不是以顿然一时的方式进行的。
B、佛陀说了四个比喻:如庵罗果、如陶师造器、如大地生诸草木、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来说明如来清净众生“自心现流”,也是渐次的,不是顿然的。
C、如同大地上草木丛林的生长,是渐渐地,不是一下子长成的。同样的,如来清净众生“自心现流”,也是渐次的,不是顿然的。
D、从初地到七地的转染成净的修行,是渐非顿。

4 依照经文“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经文中的“无相”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的无相,梵文是animitta(无外相),这是登地菩萨位的境界。
B、“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的无相,梵文是nirābhāsa(无似相),这是登八地菩萨位的境界。
C、nirābhāsa这个词,实叉难陀一会儿译“无影像”,一会儿译“无相”,犹犹豫豫,举棋不定。
D、把nirābhāsa译成“无相”,往往会与animitta混淆;因为绝大多数翻译家都把animitta这个“无外相”,译为“无相”。

5 依照经文“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过习,亦复如是,顿为示现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智慧境界”。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自心过习”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句经文没有沿用前面的几个比喻中的“自心现流”,而用的是“自心过习”。
B、“自心过习”,是把dhārā——流注,替换成dauṣṭhulyavāsanā——恶劣习气。
C、说明dhārā,确实代表的就是已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生灭。
D、dauṣṭhulyavāsanā——恶劣习气,代表的是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生灭。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经文“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是佛陀对“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做的第五、第六个比喻,以下对这二个比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如同镜子中,照出的一切事物的形象是顿现,没有差别。如来清净一切众生自心现流,呈现“无似相”境界,是顿然,没有差别的。
B、如同日月光照出的一切事物的影子是顿现。如来灭尽众生自心现恶劣习气,现见不思议如来智慧境界,是顿然完成的。
C、第五、六两个比喻,是说明经过初地到七地的修行之后,登上八地的时刻是顿。
D、第五、六两个比喻,是说明经过地上菩萨位的修行之后,成佛的时刻是顿。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如同镜子照事物是顿现或顿然的?

A、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显现身体、资财和住处等一切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境界是顿现。
B、报佛在色究竟天教化成熟众生,令其修行是顿然。
C、法身佛,顿现报身佛和化身佛,光明普照。
D、自证圣智法相顿现光明,以此消除“有无”邪见。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佛陀在经文中讲述的八个比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的这八个比喻,前五个比喻是讲述“渐净非顿”的转染成净的修行。
B、佛陀的这八个比喻,前四个比喻是说明从初地到七地的转染成净的修行,是渐非顿。
C、佛陀的这八个比喻,第八个比喻,是说明佛陀成道,自证圣智法相,照耀一切众生,令离邪见是顿。
D、佛陀的这八个比喻,前面四个说“渐净非顿”,后四个说“顿”,所以菩萨修行是顿中有渐。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渐顿”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在经中的八个比喻,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修渐证顿”,就是修行的过程是渐,证悟的时刻是顿。
B、凡夫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是渐,见道位是顿。
C、圣位菩萨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是渐,从七地登八地是顿。
D、圣位菩萨登八地到成佛之前的修行是渐,成佛是顿。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净心现流”或“净诸众生自心现流”,就是对阿赖耶识的转染成净,这就是在诸佛如来愿力加持下的初地到十地的修行。

正确
错误

2 依照经文“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过习,亦复如是,顿为示现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智慧境界。”现见不思议如来智慧境界,这是登地以上菩萨位的境界。

正确
错误

3 登八地之后,泯灭“顿渐二边”的分别。而成就佛道,亲证自证圣智境界,普照度化众生是顿。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