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去、来、现在诸如来说一切法不生。”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哪些是正确理解“一切法不生”?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哪些不是佛陀所说的“一切法无生”的观点?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为什么说“一切法不生”?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既然“一切法不生”,那为什么在凡夫感知中,心外法的存在却非常真实呢?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身体、资财、住处等等器世间一切事物”的理解符合佛陀正见的有哪些?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经文“复次,大慧,有五种种性。何等为五?谓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经文“大慧,云何知是声闻乘种性?谓若闻说于蕴、界、处自相共相,若知若证,举身毛竖,心乐修习,于缘起相不乐观察,应知此是声闻乘种性。”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能不能理解、接受“缘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认同了大乘佛法根本见地的标准。
2 佛陀所说的唯识,就是“境不离识”,认为凡夫心外境界是存在的,只不过心外境界离不开心识。就是认为心外境界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出来的,心识能够生出心外的万事万物。
3 有人把唯识理解成“外境一定存在,只是心识与外境相比较,心识比外境更重要,因此,不要执著于外境,认为这就是佛说的唯识”。这种观点不是佛说的唯识,这种理解与凡夫的无明相应。
4 因为所谓一切法只是自心所显现,所以一切法的存在性是不存在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并没有现行出了心外事物,而只是现行出心外没有事物,却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虚妄分别,境界自心现只是显现,不是产生,这就是“一切法不生”。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一切法不生,就是一切法压根就没有产生过,这是自内证圣智行处,不是愚痴凡夫执著所取、能取这“二取”的分别自性境界。
6 声闻乘的教理与修行,都是基于心外凡夫境界的真实存在,声闻乘未证“法无我”,这就是声闻乘与大乘佛法的最重要的区别。
7 五种修行种性,种性,梵文是gotra,这是指印度婆罗门建立的印度的“种姓制度”里的不同种姓。
8 佛法的修行,对众生区分了不同种性,一共有五种。就是声闻乘修行种性、缘觉乘修行种性、如来乘修行种性、不定种性和无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