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建立诽谤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该如何正确理解“增益”与“损减”?
3 基本《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破增益”和“补损减”会成为佛法横向判教的教理体系?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增益”和“损减”?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在佛陀三时教法里,常见和断见,佛陀认为是不正确的见解,那什么是常见和断见?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哪些是因为“增益常”而毁谤正法的内容?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哪些是因为“损减断”而毁谤正法的内容?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实叉难陀译为“建立”梵文是samāropa,汉传佛教传统中普遍接受的翻译是“增益”;实叉难陀译为“诽谤”梵文是apavāda,汉传佛教传统中普遍接受的翻译是“损减”。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学习佛法教理,就是学习初时、二时、三时教法中,如何破增益和补损减,这些学习圆满了,佛法的教理就学习圆满了。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得菩提”就是见道登初地。见道之后就可以破除“增益常”和“损减断”这两种邪见,就不会再毁谤佛陀的正法了。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不增益不损减”,也就是“不常不断”,这就是佛陀三时教法的“中道”。行于中道,就不会毁谤佛陀正法;而执著“增益常”和“损减断”,就一定会毁谤佛陀正法。
5 认为凡夫心外事物是有自性的存在,这就是是增益;而不承认凡夫心外事物是因缘和合的无自性的存在,这就是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