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87/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86

2-22-02四种增益

【本讲经文】

佛受其請,卽說頌言:

身資財所住,皆唯心影像,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誹謗,所起但是心,離心不可得。

爾時世尊欲重說此義,告大慧言:“有四種無有有建立。何者爲四?所謂無有相建立相,無有見建立見,無有因建立因,無有性建立性,是爲四。

“大慧,誹謗者,謂於諸惡見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觀察,遂生誹謗。此是建立誹謗相。

大慧,云何無有相建立相 ? 謂於蘊、界、處自相共相本無所有而生計著:‘此如是,此不異’。而此分別從無始種種惡習所生。是名無有相建立相。

“云何無有見建立見?謂於蘊、界、處,建立我、人、衆生等見。是名無有見建立見。

“云何無有因建立因?謂初識前無因不生,其初識本無,後眼、色、明、念等爲因如幻生,生已有,有還滅。是名無有因建立因。

“云何無有性建立性?謂於虛空、𣵀槃、非數滅、無作性執著建立。大慧,此離性非性。一切諸法離於有無,猶如毛輪、兎馬等角。是名無有性建立性。大慧,建立誹謗,皆是凡愚不了唯心而生分別,非諸聖者。是故,汝等當勤觀察,遠離此見。


内容提要

一、“佛受其请,即说颂言:身资财所住,皆唯心影像,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诽谤,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

佛陀以偈颂回答大慧菩萨有关增益与损减的提问。在这个偈颂中,“唯心”的“心”字,包括圣者能见的凡夫心和圣者能见的圣者心两个方面。凡夫境界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的显现,这是唯心。圣者能见的圣者心攀缘真如,而圣者心与真如不二,这也是唯心。

佛陀说,在唯心中没有增益和损减。换句话说,之所以造成增益和损减,就是由于不领受唯心。佛陀说,愚夫们不知道身体、资财和住处等一切事物都是心,从而愚夫们执著在增益和损减之中。

二、“尔时世尊欲重说此义,告大慧言:‘有四种无有有建立。何者为四?所谓无有相建立相,无有见建立见,无有因建立因,无有性建立性,是为四。”

佛陀对上面那个偈颂做进一步的解读。佛陀说有4种把没有的当作有的增益,哪4种呢?没有相增益相,没有见增益见,没有因增益因,没有性增益性,这是4种增益。其实凡夫的增益无穷无尽,这里只是举了4个典型的增益的例子。

三、“‘大慧,诽谤者,谓于诸恶见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观察,遂生诽谤。此是建立诽谤相。”

佛陀继续说,什么是损减呢?就是由于对邪见增益的不可得、不存在这件事儿,没有很好地观察,因此就损减了。

在前面课程中讲过,增益与损减是连带性错误,只要增益就一定损减。凡夫无明,把没有的当作有,这个增益的有,其实是不存在的,不可得的。不能如实观察增益有的不可得,执著增益有为真有,这就是见证真实性的障碍,因此就一定损减。佛陀说,这就是增益相和损减相。

四、“‘大慧,云何无有相建立相?谓于蕴、界、处自相共相本无所有而生计著:“此如是,此不异”。而此分别从无始种种恶习所生。是名无有相建立相。”

在前面课程中强调过,破增益和补损减这两件事儿,对凡夫而言,破增益是重头戏,所以佛陀专门又重点讲讲这4种增益。

第一种增益,没有相而增益相。这里的“相”,梵文是lakṣaṇa,就是外相。这种增益,就是执著根本不存在的蕴、界、处等一切事物的自相和共相。认为一切事物的自共相存在,绝不是不存在。认为一切事物的自共相存在,就是认为事物本身存在,这就是没有相而增益相,这是典型的凡夫见。这种凡夫的没有相而增益相,是从执著无始戏论种种恶劣习气而生,其实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就是显现与分别而产生了这种增益。

五、“‘云何无有见建立见?谓于蕴、界、处,建立我、人、众生等见。是名无有见建立见。”

这是第二种增益,没有见而增益见。这里的“见”,梵文是dṛṣṭi,是知见、见解的意思。这种增益是在前边第一种增益——没有相而增益相上的进一步增益;就是不仅认为蕴、界、处存在,而且认为蕴、界、处之中还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我”的存在;就是没有“我”而增益出“我见”,这是典型的外道见。

六、“‘云何无有因建立因?谓初识前无因不生,其初识本无,后眼、色、明、念等为因如幻生,生已有,有还灭。是名无有因建立因。”

这是第三种增益,没有因而增益因。这里的“因”,梵文是hetu,基本的意思是原因,在这里特指“最初始的原因”。

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佛陀反复强调,大乘了义教是“无因论”。注意,佛法是无因论,但是佛法的无因论不同于外道的无因论。外道承认世间万法是存在的,所以要追寻产生世界万法的最初的因。比如,有的外道认为世界万法是神创造的,因此,神是世间万法存在的因。但是再追问,创造世间万法的神的因是什么?外道认为神的存在没有因,所以最终是无因论。再比如,有的外道寻找世界万法的因,但最后落入万法相互为因,也就是落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悖论之中。因此就声称世间万法没有最初的因,而成无因论。佛法与外道不同,佛法压根就不承认世间万法的存在,不存在就不需要产生的因,因此成就了佛法的无因论。

这第三种增益,就是有一种外道,认为存在着一个凡夫最初心识生起前的状态,梵文叫做prāgvijñāna,实叉难陀译为“初识前”,而这个“初识前”无因而生,但它却成为之后生起凡夫心识的最初始的原因。这个最初始的原因,就是没有因而增益的因。进一步,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无生如幻,但是在初识前,这个最初始因的推动下,以眼根为“因缘”,以凡夫以为的心外事物的色法为“所缘缘”,以光照为“增上缘”,以前后念的相续为“等无间缘”,结果眼识生起了。凡夫因此就坚定不移地自认为看见了眼睛之外的种种事物的存在,看见了这些事物的产生而后又消亡。这因缘、所缘缘、增上缘和等无间缘,是外道认为眼识生起的因,这也是没有因而增益的因。

七、“‘云何无有性建立性?谓于虚空、涅槃、非数灭、无作性执著建立。大慧,此离性非性。一切诸法离于有无,犹如毛轮、兔、马等角。是名无有性建立性。”

这是第四种增益,没有性而增益性。这里的“性”,梵文是bhāva,基本意思是存在。在这里是专指声闻乘行者,以为在凡夫生死之外,有一个真实可证的涅槃的存在。这种增益就是执著有一个与凡夫生死轮回相待而立的涅槃境界的存在,就是不能领受大乘佛法的生死与涅槃的不二,就是不能领受大乘佛法的“有寂无别”,这就是没有性增益性。

经文中“虚空”,梵文是ākāśa。“非数灭”,梵文是nirodha,就是寂灭的意思。“无作”,梵文就是akṛtaka,这些都是涅槃的同义语,表示无为法。其实真正的涅槃不是存在,而是远离存在与非存在的二边,就是离性非性。为什么?因为凡夫境界一切法,离有与无的二边相待,犹如毛轮、兔角和马角一般,根本不存在。

八、“‘大慧,建立诽谤,皆是凡愚不了唯心而生分别,非诸圣者。是故,汝等当勤观察,远离此见。’”

佛陀说,大慧呀,增益和损减都是由于凡愚不知“唯自心现”而起的分别。由于见道的圣者了知“唯自心现”而不起分别,因此应该远离增益和损减这两种邪见。

《楞伽经》第二品,第22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梵汉经文

atha khalu bhagavān punarapi mahāmater bodhisattvasya mahāsattvasyādhyeṣaṇāṃ viditvā imāṃ gāthām abhāṣata


【求譯】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菩譯】爾時世尊復受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請已,而說偈言:

【實譯】佛受其請,卽說頌言:


【求译】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菩译】尔时世尊复受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请已,而说偈言:

【实译】佛受其请,即说颂言:


samāropāpavādo hi cittamātre na vidyate |

dehabhogapratiṣṭhābhaṃ ye cittaṃ nābhijānate |

samāropāpavādeṣu te caranty avipaścitāḥ || 133 ||


【求譯】建立及誹謗,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建立及誹謗。

【菩譯】心中無斷常,身資生住處;

    惟心愚無智,無物而見有。

【實譯】身資財所住,皆唯心影像,

    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誹謗,

    所起但是心,離心不可得。


【求译】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菩译】心中无断常,身资生住处;

    唯心愚无智,无物而见有。

【实译】身资财所住,皆唯心影像,

    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诽谤,

    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


atha khalu bhagavān etam eva gāthārtham uddyotayan punar apy etad avocat caturvidho mahāmate asatsamāropaḥ | katamaś caturvidho yadutāsallakṣaṇasamāropo ’saddṛṣṭisamāropo ’taddhetusamāropo ’sadbhāvasamāropaḥ | eṣa hi mahāmate caturvidhaḥ samāropaḥ ||


【求譯】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有四種非有有建立。云何爲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

【菩譯】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宣說,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大慧!有四種建立謗相。何等爲四?一者、建立非有相;二者、建立非正見相;三者、建立非有因相;四者、建立非有體相。大慧!是名四種建立。

【實譯】爾時世尊欲重說此義,告大慧言:“有四種無有有建立。何者爲四?所謂無有相建立相,無有見建立見,無有因建立因,無有性建立性,是爲四。


【求译】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

【菩译】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宣说,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有四种建立谤相。何等为四?一者、建立非有相;二者、建立非正见相;三者、建立非有因相;四者、建立非有体相。大慧!是名四种建立。

【实译】尔时世尊欲重说此义,告大慧言:“有四种无有有建立。何者为四?所谓无有相建立相,无有见建立见,无有因建立因,无有性建立性,是为四。


apavādaḥ punar mahāmate katamo yadutāsyaiva kudṛṣṭisamāropasyānupalabdhipravicayābhāvād apavādo bhavati | etad dhi mahāmate samāropāpavādasya lakṣaṇam ||


【求譯】“又誹謗者,謂於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

【菩譯】“大慧!何者是謗相?大慧!觀察邪見所建立法不見實相,卽謗諸法言一切無。大慧!是名建立謗相。

【實譯】“大慧!誹謗者,謂於諸惡見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觀察,遂生誹謗。此是建立誹謗相。


【求译】“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菩译】“大慧!何者是谤相?大慧!观察邪见所建立法不见实相,即谤诸法言一切无。大慧!是名建立谤相。

【实译】“大慧!诽谤者,谓于诸恶见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观察,遂生诽谤。此是建立诽谤相。


punar aparaṃ mahāmate asallakṣaṇasamāropasya lakṣaṇaṃ katamad yaduta skandhadhātvāyatanānām asatsvasāmānyalakṣaṇābhiniveśaḥ idam evam idaṃ nānyatheti | etad dhi mahāmate asallakṣaṇasamāropasya lakṣaṇam | eṣa hi mahāmate asallakṣaṇasamāropavikalpo ’nādikālaprapañcadauṣṭhulyavicitravāsanābhiniveśāt pravartate | etad dhi mahāmate asallakṣaṇasamāropasya lakṣaṇam ||


【求譯】“復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僞過種種習氣計著生。

【菩譯】“復次,大慧!何者建立非有相?謂分別陰、界、入非有法,無始來戲論非有實故;而執著同相異相,此法如是如是畢竟不異。大慧!依此無量世來煩惱薰習執著而起。大慧!是名建立非有相。

【實譯】“大慧!云何無有相建立相?謂於蘊、界、處自相共相本無所有而生計著:‘此如是,此不異’。而此分別從無始種種惡習所生。是名無有相建立相。


【求译】“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菩译】“复次,大慧!何者建立非有相?谓分别阴、界、入非有法,无始来戏论非有实故;而执著同相异相,此法如是如是毕竟不异。大慧!依此无量世来烦恼熏习执著而起。大慧!是名建立非有相。

【实译】“大慧!云何无有相建立相?谓于蕴、界、处自相共相本无所有而生计著:‘此如是,此不异’。而此分别从无始种种恶习所生。是名无有相建立相。


asaddṛṣṭisamāropaḥ punar mahāmate yasteṣv eva skandhadhātvāyataneṣv ātmasattvajīvajantupoṣapuruṣapudgaladṛṣṭisamāropaḥ | ayam ucyate mahāmate asaddṛṣṭisamāropaḥ ||


【求譯】“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衆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

【菩譯】“大慧!何者建立非正見相!大慧!彼陰界入中,無我人衆生壽者作者受者,而建立邪見,謂有我等故。大慧!是名建立非正見相。

【實譯】“云何無有見建立見?謂於蘊、界、處,建立我、人、衆生等見。是名無有見建立見。


【求译】“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菩译】“大慧!何者建立非正见相!大慧!彼阴界入中,无我人众生寿者作者受者,而建立邪见,谓有我等故。大慧!是名建立非正见相。

【实译】“云何无有见建立见?谓于蕴、界、处,建立我、人、众生等见。是名无有见建立见。


asaddhetusamāropaḥ punar mahāmate yadutāhetusamutpannaṃ prāgvijñānaṃ paścād abhūtvā māyāvadanutpannaṃ pūrvaṃ cakṣūrūpālokasmṛtipūrvakaṃ pravartate | pravṛtya bhūtvā ca punar vinaśyati | eṣa mahāmate asaddhetusamāropaḥ ||


【求譯】“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菩譯】“大慧!何者建立非有因相?謂初識不從因生,本不生後時生如幻,本無因物而有,因眼色明念故識生,生已還滅。大慧!是名建立非有因相。

【實譯】“云何無有因建立因?謂初識前無因不生,其初識本無,後眼、色、明、念等爲因如幻生,生已有,有還滅。是名無有因建立因。


【求译】“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菩译】“大慧!何者建立非有因相?谓初识不从因生,本不生后时生如幻,本无因物而有,因眼色明念故识生,生已还灭。大慧!是名建立非有因相。

【实译】“云何无有因建立因?谓初识前无因不生,其初识本无,后眼、色、明、念等为因如幻生,生已有,有还灭。是名无有因建立因。


asadbhāvasamāropaḥ punar mahāmate yadutākāśanirodhanirvāṇākṛtakabhāvābhiniveśasamāropaḥ | ete ca mahāmate bhāvābhāvavinivṛttāḥ | śaśahayakharoṣṭraviṣāṇakeśoṇḍukaprakhyā mahāmate sarvadharmāḥ sadasatpakṣavigatāḥ | samāropāpavādāś ca | bālair vikalpyante svacittadṛśyamātrānavadhāritamatibhir na tv āryaiḥ | etan mahāmate asadbhāvavikalpasamāropāpavādasya lakṣaṇam | tasmāt tarhi mahāmate samāropāpavādadṛṣṭivigatena bhavitavyam ||


【求譯】“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兎、馬等角,如垂髮現,離有非有。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賢聖也。是名非有性建立相。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菩譯】“大慧!何者建立非有體謗法相?謂虛空滅涅槃無作無物建立執著。大慧!彼三法離有無故。大慧!一切諸法如兎馬驢駝角毛輪等故,離有無建立相故。大慧!建立謗相者諸凡夫虛妄分別故;不知但是心見,諸法是有非聖人所見故。大慧!是名建立非有體謗法相。大慧!汝當遠離不正見建立謗法相故。

【實譯】“云何無有性建立性?謂於虛空、涅槃、非數滅、無作性執著建立。大慧!此離性非性。一切諸法離於有無,猶如毛輪、兎、馬等角。是名無有性建立性。大慧!建立誹謗,皆是凡愚不了唯心而生分別,非諸聖者。是故,汝等當勤觀察,遠離此見。


【求译】“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是名非有性建立相。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菩译】“大慧!何者建立非有体谤法相?谓虚空灭涅槃无作无物建立执著。大慧!彼三法离有无故。大慧!一切诸法如兔马驴驼角毛轮等故,离有无建立相故。大慧!建立谤相者诸凡夫虚妄分别故;不知但是心见,诸法是有非圣人所见故。大慧!是名建立非有体谤法相。大慧!汝当远离不正见建立谤法相故。

【实译】“云何无有性建立性?谓于虚空、涅槃、非数灭、无作性执著建立。大慧!此离性非性。一切诸法离于有无,犹如毛轮、兔、马等角。是名无有性建立性。大慧!建立诽谤,皆是凡愚不了唯心而生分别,非诸圣者。是故,汝等当勤观察,远离此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