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87/课后自测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86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身资财所住,皆唯心影像,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诽谤,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唯心”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在这个偈颂中,“唯心”的“心”字,指的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
B、在这个偈颂中,“唯心”的“心”字,包括圣者能见的凡夫心和圣者能见的圣者心两个方面。
C、凡夫境界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的显现,这是唯心。
D、圣者能见的圣者心攀缘真如,而圣者心与真如不二,这是唯心。

2 依照经文“身资财所住,皆唯心影像,凡愚不能了,起建立诽谤,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增益和损减”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说,在唯心中没有增益,有损减。
B、之所以造成增益和损减,就是由于不领受唯心。
C、佛陀说,愚夫们不知道身体、资财和住处等一切事物都是心。
D、佛陀说,愚夫们执著在增益和损减之中。

3 依照经文“有四种无有有建立。何者为四?所谓无有相建立相,无有见建立见,无有因建立因,无有性建立性,是为四。”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把“没有当作有的增益”指的是哪些?

A、没有相增益相。
B、没有见增益见。
C、没有因增益因。
D、没有性增益性。
E、其实凡夫的增益无穷无尽,以上只是列举了四个典型的增益的例子。

4 依照经文“大慧,诽谤者,谓于诸恶见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观察,遂生诽谤。此是建立诽谤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损减”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由于对邪见增益的不可得、不存在这件事儿,没有很好地观察,因此就损减了。
B、增益并不一定会导致损减。
C、凡夫无明,把没有的当作有,这个增益的有,其实是不存在的,不可得的,不知道这件事,就损减了。
D、不能如实观察增益有的不可得,执著增益有为真有,这就是见证真实性的障碍,因此就一定损减。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无有相建立相”,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这是第一种增益,没有相而增益相。这里的“相”,梵文是lakṣaṇa,外相。
B、这种增益,就是执著根本不存在的蕴、界、处等一切事物的自相和共相。
C、这种增益,就是认为一切事物的自共相存在,就是认为事物本身存在,这是圣者见。
D、这是典型的凡夫见,是从执著无始戏论种种恶劣习气而生,也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而产生了这种增益。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无有见建立见”,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这是第二种增益,没有见而增益见。这里的“见”,梵文是dṛṣṭi,是知见、见解的意思。
B、这种增益,是“没有相而增益相”这个增益的基础。
C、这种增益,是在“没有相而增益相”上的进一步增益。
D、这种增益,不仅认为蕴、界、处存在,而且认为蕴、界、处之中还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我”的存在;就是没有“我”而增益出“我见”。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无有因建立因”,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这是第三种增益,没有因而增益因。这里的“因”,梵文是hetu,基本意思是原因,在这里特指“最初始的原因”。
B、有一种外道认为,存在着一个凡夫最初心识生起前的状态,实叉难陀译为初识前,这个初识前无因而生,但它却成为之后生起凡夫心识的最初始的原因。
C、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无生如幻,但是外道认为在“初识前”这个最初始因的推动下,以眼根为“因缘”,以凡夫以为的心外事物的色法为“所缘缘”,以光照为“增上缘”,以前后念的相续为“等无间缘”,结果眼识生起了。
D、这因缘、所缘缘、增上缘和等无间缘,是外道认为眼识生起的因,这也是没有因而增益的因。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大乘了义教法的无因论与外道的无因论,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佛法和外道法都认为世间万法是无因的,因此佛法的无因论与外道的无因论没什么不一样。
B、外道承认世间万法是存在的,所以要追寻产生世界万法的最初的因。比如神创论,但神的存在没有因,所以最终也是无因论。
C、再比如,有的外道寻找世界万法的因,但最后落入万法相互为因的循环悖论之中,因此就声称世间万法没有最初的因,而成无因论。
D、佛法压根就不承认世间万法的存在,不存在就不需要产生的因,因此成就了佛法的无因论。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无有性建立性”,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这是第四种增益,没有性而增益性。这里的性,指的是体性。
B、这里的性,梵文是bhāva,基本意思是存在。在这里是专指声闻乘行者,以为在凡夫生死之外,有一个真实可证的涅槃的存在。
C、这种增益就是执著有一个与凡夫生死轮回相待而立的涅槃境界的存在。
D、这种增益就是不能领受大乘佛法的生死与涅槃的不二,就是不能领受大乘佛法的有寂无别。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谓于虚空、涅槃、非数灭、无作性执著建立。大慧,此离性非性。一切诸法离于有无,犹如毛轮、兔、马等角。”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里的虚空,梵文是ākāśa;非数灭,梵文是nirodha,寂灭的意思;无作,梵文是akṛtaka,这些都是涅槃的同义语,表示无为法。
B、虚空、非数灭、无作,这些都是涅槃的同义语,表示有一个真实的涅槃境界的存在。
C、离性非性,表示真正的涅槃不是存在,而是远离存在与非存在的二边。
D、因为凡夫境界一切法,离有与无的二边相待,犹如毛轮、兔角和马角一般,根本不存在。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大慧,建立诽谤,皆是凡愚不了唯心而生分别,非诸圣者。是故,汝等当勤观察,远离此见。’”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增益和损减都是由于凡愚了知唯自心现而起的分别。
B、增益和损减都是由于凡愚不知唯自心现而起的分别。
C、见道的圣者已经破了增益,就无需补损减,就已经远离这两种邪见了。
D、见道的圣者了知“唯自心现”而不起分别,因此应该远离增益和损减这两种邪见。

12 增益与损减是连带性错误,只要增益就一定损减。凡夫无明,把没有的当作有,这个增益的有,其实是不存在的,不可得的。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