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88/课后自测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88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已,为众生故,作种种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选项是理解正确的?

A、这里的“善知”就是很好的知道,能知道“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至少是加行位的境界。
B、这里的“心意意识、五法、自性”和“二无我相”,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C、登地菩萨已经断除了变易生死,但是为了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缘故,他们要以种种形象,化现于凡夫梦中,依然示现生生死死。
D、“善知”不能仅仅理解为很好的知道,这里的“善知”应该理解为明了、通达。

2 依照经文“如依缘起起妄计性,亦如摩尼随心现色”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理解佛陀做的这两个比喻?

A、菩萨化现于凡夫中,就如同凡夫自以为的生生死死的错觉,凡夫分辨不出菩萨的化现与凡夫本身的区别。
B、菩萨化现于凡夫中,就如同因缘生起了凡夫真实的生生死死。
C、菩萨的化现,如同如意宝珠,想变出什么真实存在的事物就能变出什么。
D、菩萨的化现,只是在凡夫梦中的显现而已。

3 依照经文“闻已,成就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登初地的菩萨是在佛陀加持下,证入大乘光明三昧之门。
B、这个“三昧”指修行大乘的凡夫入的定境。
C、这个“三昧”指初地到七地菩萨的能见真实的定境。
D、“那由他”,梵文是niyuta,是无量无数的意思。

4 依照经文“得此三昧已,遍游一切诸佛国土,供养诸佛,生诸天上,显扬三宝,示现佛身,为诸声闻菩萨大众说外境界皆唯是心,悉令远离有无等执。”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证得这无量无数的能见真实的定境之后,从凡夫见道登初地。
B、从七地登上八地,是修行五位三阶段的一个转折点。
C、依靠这些定力,八地以上的菩萨也不可以示现佛身。
D、八地菩萨,以悟入唯自心所现,宣说外境界不存在唯是心和永断有无相待的法义。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经文“佛子能观见,世间唯是心,示现种种身,所作无障碍,神通力自在,一切皆成就。”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如果菩萨众能观见世间万法唯是心,菩萨们就能得到应化身。
B、能观见世间万法唯是心的菩萨,至少是见道登初地的菩萨。
C、菩萨在凡夫梦中示现的化身,还有凡夫的业所行,还会再像凡夫一样熏习杂染种子。
D、菩萨在凡夫梦中示现的化身,力、神通和自在都具足。

6 依照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愿为我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我及诸菩萨悟此相故,离有无分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此处的“空”,梵文是śūnyatā,应该译为“性空”。
B、此处的“无二”,更多的时候译为“不二”。
C、菩萨们以了悟空性、无生、不二和无自性这四种相,远离有与无的分别,而能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D、佛陀讲“空性、无生、不二和无自性”这四种相,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补损减。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经文“大慧,空者即是妄计性句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佛陀说,大慧呀,空性就是遍计所执自性范畴。
B、这里的“空”,梵文是śūnyatā,就是空性。
C、“妄计性”,梵文是parikalpitasvabhāva,就是遍计所执自性。
D、“句义”,梵文是pada,用现代汉语直译是“词”,引申义是“范畴”。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空性”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三时教法里,空性就是指遍计所执自性根本不存在的这个特征。
B、二时教法里,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这件事就叫“空性”。
C、不管是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佛陀说空,都不是把原来存在变为不存在,佛陀说空是说原本就根本从来没有存在过,这个特征叫“空性”。
D、不管是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空性都是指把原来存在变为不存在。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安立“空性”的目的是什么?

A、三时教法中,佛陀安立空性,是为了解决遍计所执自性范畴的问题。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误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根本、从来就不存在。在佛陀三时教法里,遍计所执自性根本、从来就不存在,给这件事儿起个名儿叫“空性”。佛陀二时教法定义空性,是为了解构凡夫境界,就是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这件事在佛陀二时教法中叫“空性”。
B、不管是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佛陀安立空性,都是为了解构凡夫境界,都是为了破除凡夫的实执、法执。
C、佛陀安立空性,就是为了破增益,而不是补损减。
D、二时教法安立空性,是为了破增益;三时教法安立空性,是为了补损减。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空性”和“法性、真如”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二时教法中,为了破增益安立空性;为了补损减安立实相。实相是二时教法中对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最高频的表达,当然也表达为法性、真如等等。由于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对于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并不直陈。因此,在佛陀二时教法中,空性与实相的关系表达为“不一不异”。但是一定要清楚,证空性与见实相,不是一回事。
B、三时教法中,为了破增益安立空性,更安立唯识性;为了补损减安立法性、佛性、真如、如来藏等等,这些表达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名言。由于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对于圣者证悟的真实性表诠直陈。虽然法性离言,为度众生离言亦言。但是一定要清楚,空性表达遍计所执自性的不存在;法性、佛性、真如、如来藏等等,表达圆成实自性的的存在。
C、不管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空性与法性、真如都是不一不异。
D、不管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安立空性就是为了补损减,安立实相、法性、真如、如来藏等等就是为了破增益。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已,为众生故,作种种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能够通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其实就是登八地的境界。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登地菩萨化现于众生中,在一切如来面前听受佛法,目的是助佛弘法,有时还要扮演当机者,在法会中向佛陀提问。

正确
错误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登地菩萨化现于众生中,听佛说“凡夫境界和圣者境界都如幻、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还听佛说要远离生灭与常断,远离一切声闻和缘觉乘。”

正确
错误

4 搞不懂空性与法性、空性与佛性、空性与真如的关系,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破增益与补损减,是横向教理体系的判教。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