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93/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93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意生身”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如同心念的活动迅速而且无障碍,所以叫“意生身”。
B、意生身,就像心念的活动可以无障碍地回忆起数百千由旬远处的山峰、墙壁、河流和树木等曾经所见的事物。
C、意生身,就像相续不断的心念,受到身体的阻隔。
D、以获得意生身,以获得如幻三昧,力、神通和自在之相为庄严,因而生于圣者众中。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说,意生身是“诸修行者入初地已,渐次证得”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只有登八地的菩萨能获得“意生身”。
B、登初地以上的圣者能获得“意生身”。
C、就像心意活动无障碍一样,登地菩萨可以无障碍地忆念起,往昔在过去生中发度化众生宏愿的情景。
D、登地菩萨虽然已灭了分段生死,但依然会在愿力的驱使下,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众生,这就是“意生身”。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诸识不起,众缘无积”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通过眼翳执毛模型,可以很好的理解“诸识不起”。
B、通过《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汽车制造厂组装车间的例子,可以很好地理解“众缘无积”。
C、“诸识不起,众缘无积”是领受大乘佛法法义的最关键的一道坎儿,
D、“诸识不起,众缘无积”是很难迈过的一道坎儿。

4 依据经文“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著,虚妄恶习为其因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实叉难陀译为“观察”的这个词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里的“观察外法无性”,与前面的经文“善知外法无性”,当中的“观察”和“善知”对应的是不同的梵文词,“善知”比“观察”法义更深细。
B、这里的“观察外法无性”,与前面的经文“善知外法无性”,当中的“观察”和“善知”对应的是同一个梵文词upalakṣaṇa,这个词译“善知”比译“观察”更准确。
C、经文“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这里的“观察”,梵文是saṃpaśya,有些翻译家译为“正观”,是指见道后登地菩萨的无分别的“观”。
D、经文“观察自心所现”当中的“观察”, 梵文是vibhāvana,有些翻译家译为“分别观”或“善分别”,是指见道前资粮位和加行位的凡夫的“观”。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著,虚妄恶习为其因故”,怎样才是善知外法无性?

A、要善知一切事物如同阳焰、梦境和毛轮。
B、要善分别一切心外事物都无自性。
C、要正观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执著种种无始戏论,依恶劣虚妄习气成熟为因。
D、这“善知外法无性”是见道之后的观修。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 “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这样正观一切心外事物都无自性时,就是在努力追求自证圣智的境界。
B、就是这样正观一切心外事物都是无自性的存在时,就是在努力追求自证圣智的境界。
C、就是这样正观一切心外事物如同阳焰、梦境和毛轮,就是在努力追求自证圣智的境界。
D、因为圣智才能攀缘真如,因为圣智才能亲证真实性,所以要专求自证圣智。

7 依据经文“谓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善知外法无性故,专求自证圣智故。若诸菩萨成此四法,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观察自心所现,远离生、住、灭见和善知外法无性,这三大修行重点在破增益。
B、专求自证圣智这个修行的目的是补损减。
C、破增益是重头戏。
D、登地以上的菩萨们努力修行这四种法,就成为大修行者。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愿说一切法因缘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了达其义,离有无见,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这是大慧菩萨请佛陀宣说一切法的因缘相,令菩萨们觉知真的因缘而生起万法的相。
B、这是大慧菩萨请佛陀宣说一切法的因缘相,就是请佛陀讲无明众生是怎样执著因缘而生起万法的相。
C、菩萨们已觉知了因缘相,就会远离有与无的分别之见,不再妄执一切事物的渐生与顿生。
D、无明众生正是执著因缘生法,则堕有无之见,才会纠结于诸法,是渐生还是顿生的戏论。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是障碍着凡夫修习观察自心所现这个大修行的原因和种种表现?

A、障碍着凡夫观察自心所现的,是无始以来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的根深蒂固的虚妄分别。
B、即使学佛成为佛教徒了,依然还会想尽办法,为维护自己的这个错误认识找各种理由。
C、明明佛陀说“诸识不起”,可非要说阿赖耶识现行出了心外事物。
D、明明佛陀说“众缘无积”,可非要说众缘和合产生出了新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颠倒邪见找借口进行辩护。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功等缘和合成瓶。如泥瓶,缕叠、草席、种牙、酪苏悉亦如是。名外缘前后转生。”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所谓外缘起,举例说就是用泥团、木杖、轮盘、绳子、水和人工等等诸缘和合制造出瓦罐。
B、就是由线织成了布,由草编成了席,由乳酪经人工制成了上好的酥油,这就是佛陀举例讲“外缘起”。
C、外缘起的特点是认为前者灭,后者生。
D、外缘起的特点是认为前后可以相互转生。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为内缘起。”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所谓内缘起就是十二缘起。
B、所谓内缘起就是无明、爱、业等因缘和合的法的建立。
C、由于安立十二缘起的轮回,那么轮回于蕴、界、处的法的缘起,也就被建立了。
D、即便轮回无我,只是十二缘起,但只要承认有这个生命的轮回,那么生命轮回的世界,就是蕴、界、处,也就相伴而生了。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一切法的因缘生的相可分为外缘起和内缘起”的这种观点,以下哪些是佛陀的见解?

A、佛陀认为,把缘起还分“内外”,这样理解的缘起是愚夫的妄想分别。
B、“内缘起”是小乘行者的妄想分别。
C、“外缘起”是最典型的凡夫的妄想分别。
D、“因缘生起世间万法”的妄想分别,就是佛陀的正法。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 佛陀讲述的资粮位、加行位的修持法门是——远离生、住、灭见。

正确
错误

2 “观察自心所现”是见道之后的观修;“善知外法无性”是资粮位和加行位的观修。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