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113/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13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偈颂“若无妄计性,而有缘起者,无法而有法,有法从无生。”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若无妄计性,而有缘起者”,若能领受遍计所执自性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依他起自性。
B、“若无妄计性,而有缘起者”,如果能够领受凡夫心外事物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凡夫心外事物不存在,却误以为心外事物存在的错觉。
C、“无法而有法”,以没有遍计所执自性的存在,而成立依他起自性的存在。
D、“有法从无生”,存在的依他起自性,是从对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的虚妄分别而生起。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偈颂“依因于妄计,而得有缘起,相名常相随,而生于妄计。”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依止于对遍计所执自性的执取,而得有依他起自性。
B、把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显现,虚妄分别为有心外事物存在的外相(nimitta),并给虚妄分别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
C、阿赖耶识杂染种子显现出了心外事物存在的外相(nimitta),并给显现出来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
D、从外相与名言的结合而生起遍计所执自性。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偈颂“以缘起依妄,究竟不成就,是时现清净,名为第一义。”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遍计所执自性从来就没有存在性,它从来没有“依他”而生起过。
B、当了知了自性清净,那才是第一义。
C、“清净”就是无分别,分别就是“杂染” 。
D、“清净”就是世间的“善”。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要从六个方面来理解,这“六个方面”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依他起自性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表达的圣者的因果,概括为一个词“胜义因果”。
B、依他起自性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圣者能见的心识上的胜义因果,概括为一个词“藏识缘起”。
C、依他起自性的心识的相续的生灭,就是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生灭,概括为一个词“种子相续”。
D、依他起自性的心识的相的生灭,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概括为一个词“种子现行”。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他起自性要从六个方面来理解,这“六个方面”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杂染种子的现行,显现似有外境的似相(ābhāsa),概括为一个词“似外显现”。
B、执取似相(ābhāsa)为外相(nimitta)的分别就是kṛ,概括为一个词“虚妄分别”。
C、虚妄分别又在阿赖耶识中熏习下新的杂染种子,概括为一个词“熏习种子”。
D、从凡夫的分别的识转为圣者的无分别的智,概括为一个词“转识成智”。

6 依据《楞伽经》经文“五法为真实,三自性亦尔,修行者观此,不越于真如”,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五法和三自性是真实的道理。
B、全面地讲,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佛陀三时教法的这四根理论支柱是真实的道理。
C、修行者依这些真实法理观修,不超越真如。
D、修行者依这些真实法理观修,亲证的不外乎就是真如。

7 依据《楞伽经》经文“依于缘起相,妄计种种名,彼诸妄计相,皆因缘起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妄计“依他起自性显现的似相”为外相,并进一步给外相安立种种名字,这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相”。
B、以依他起自性为缘而生起了种种心外事物,并进一步给这些事物起种种名字,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相”。
C、这个遍计所执自性相就是这样从依他缘起,貌似产生出来了。
D、这个遍计所执自性相就是这样从依他缘起,真实产生出来了。

8 依据《楞伽经》经文“智慧善观察,无缘无妄计,真实中无物,云何起分别”,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以佛陀的智慧观察,其实没有依他起自性,也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B、以佛陀的智慧观察,虽然没有遍计所执自性,但依他起自性还是有。
C、圆成实自性不是凡夫以为的心外事物那样的存在,当它被染污时生起分别。
D、圆成实自性不是凡夫以为的心外事物那样的存在,以佛陀的智慧不会生起分别。

9 依据《楞伽经》经文“圆成若是有,此则离有无,既已离有无,云何有二性”,以及《楞伽经》导读中阐述的教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圆成实自性是存在,是远离有与无的存在。
B、圆成实自性既然摆脱了有与无,自然不会有生与灭、能与所、一与异等等二边自性。
C、凡夫境界其实是远离有无的,远离有与无,就是远离生与灭。
D、凡夫心外事物压根无生,当然无灭(第一重无生),圣者亲证的真实性——圆成实自性,本来如此,不需要生,当然也是无生(第二重无生)。

10 依据《楞伽经》经文“妄计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别见种种,清净圣所行”,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凡夫以为凡夫境界遍计所执自性中是有“有与无、生与灭、能与所、一与异”等等的二边性的。
B、二边性只是无明凡夫增益安立上去的,其实遍计所执自性中,并没有这二边性。
C、由于分别,才有种种心外事物的产生。
D、圣者行处是清净的,也就是无分别的。

11 依据《楞伽经》经文“妄计种种相,缘起中分别,若异此分别,则堕外道论”,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遍计所执自性的种种显现,只是依他起自性中的分别。
B、遍计所执自性所显现的心外之相是不存在的,只是依他起自性杂染种子现行时,把似外之相执取为心外之相的虚妄分别。
C、不同于这样的理解,就是依止了外道的理论,比如,认为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真的现行出来了心外事物。
D、认为遍计所执自性的心外之相是存在的,这就堕入了外道的理论。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由于妄见“因缘和合”生出万法,就说有能分别和所分别。只有远离“能所”二分别,才能证得圆成实自性。

正确
错误

2 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依他起自性:“藏识缘起”、“种子相续”、“种子现行”、“似外显现”、“虚妄分别”、“熏习种子”。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