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闻熏习
正闻熏习
佛法的修行,如果从大的次第来讲,是三个次第,叫做闻、思、修。
正闻熏习
闻是听闻正法,正闻熏习,听闻佛陀的法。为什么首先要听闻佛陀的法?因为没有佛陀的教诲,无法走向解脱。当然,有没有不听佛陀的法而靠自己的努力去证悟、修行解脱的众生?佛教说有,而且起了个名叫“独觉”,即不听佛陀说法,自己能证悟生命的十二缘起,证悟人无我,走向解脱的众生,但是比例极低,独觉的出现是极小概率事件。对于千千万万的众生,之所以能够知道自己是颠倒梦想,之所以能够走向解脱,是因为佛陀的教诲;没有佛陀这位智者的教诲,不可能走向解脱。所以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耐心地听闻正法。
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戒
我的老师当年给我题写了四个字“闻不厌足”,听闻佛陀的正法,永远都不要满足。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要受个戒,叫菩萨戒,菩萨戒里边有一条戒律,叫“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戒”。什么意思?就是以住的地方为原点,以四十里为半径画个圆,在这个范围里,如果有讲佛法的,没去听,就犯了戒,叫“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戒”。
当然,有三种情形不去听不犯戒:第一种,不知道,说四十里范围内有讲法的,这事儿不知道,因此没去,不犯戒;第二,有极其重要的事务缠身,脱不开身,走不了,不犯戒;第三,生病,生了病去不了,不犯戒。当然出现这三种情形的时候,也要忏悔:为什么四十里有讲法的不知道?为什么有讲法的时候事务缠身?为什么早不生病晚不生病,非在讲法的时候生病?这都属于障,学法的障碍,是往昔的业的显现。所以出现这三种情形的时候,一定要从心底里忏悔。但毕竟在这三种情形下,不去听法不犯戒。
一定要注意,这条戒律没有说老师重复讲授的内容不去听不犯戒,没有这个说明。比如说现在有讲法的了,讲《阿弥陀经》,你说:“《阿弥陀经》我听过了,我不去。”—听过了不去也犯戒。所以从菩萨戒的这条戒律,能够理解听闻正法的重要。四十里,对于今天的人来讲,范围也不算太大,但是对古人这个范围已经很不小了。记得我的老师当年讲课的时候,他老人家在重要的佛法内容上,经常不断地重复,上一次课讲过了这个内容,这一次课又重复了,等下次来的时候,他还在重复讲。有的学生就憋不住了,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内容您都讲过两次了,您这次又重复了。”知道当时我的老师的回答是什么吗?我的老师的回答是:“你作为一个凡夫,颠倒梦想的见解在你的脑壳里都多生累劫了,怎么佛陀的正法刚听两遍就嫌多呢?”这是我老师当年的回答,所以老师说听闻正法要“闻不厌足”。
如理思维
听闻正法之后,第二件事儿是什么?是如理思维,要对佛陀的教法进行反反复复的思考。思考的目的是什么?思考的目的是对佛陀教法要生起确定的信心。佛陀说,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个“无我”的事儿,心中是不是确立了确定的信心?这要经过不断地如理思维、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思考。所以如理思维的目的,是对佛陀教法生起确定的信心。
如法修行
有正闻的熏习,有如理的思维,对佛陀的教法生起了确定信心后,才是第三步,叫如法修行。做这样一段补充,是因为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法却不能去如法地修行、去修持,原因是闻思不够。所以我们必须在闻法、思维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