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第1行: | 第1行: | ||
{{Robelbox|title=[[:楞伽经导读法义精华|法义精华]]|theme={{{theme|5}}}|height={{{height|none}}} }} | {{Robelbox|title=[[:楞伽经导读法义精华|法义精华]]|theme={{{theme|5}}}|height={{{height|none}}} }} | ||
<div style="padding-top:0.25em; padding-bottom:0.2em; padding-left:0.5em; padding-right:0.75em;"> | <div style="padding-top:0.25em; padding-bottom:0.2em; padding-left:0.5em; padding-right:0.75em;"> | ||
''' | '''佛法说的空,是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是空凡夫以为存在,圣者认为不存在'''。“万法皆空”,既然是空,那万法就是指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就是凡夫以为的存在,圣者认为不存在。 | ||
在二时教法当中,六尘、六识皆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因此六尘、六识之中,凡夫境界的因果,凡夫认为不空,但是佛法认为必须得空。'''从二时教法来说,只要认同“因不生故不灭”的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见解,那么“万法皆空、因果必空”。''' | |||
'''从三时教法来说,圣者能见的凡夫心的行处,是凡夫以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比如说生了翳病的眼睛,本来只是显现了似毛的影,而凡夫无明,非把这个影误执为眼睛之外的毛。只要你认同了毛其实只是错觉,只是虚妄分别,毛根本不存在。那万法皆空,凡夫认为“毛应该有因”的这个世俗因果必须空。 | |||
'''在立足于圣者境界说的三时教法中,基于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而安立的胜义因果,就回答了“没有桌子,凡夫为什么看到了、摸到了桌子?”这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的结果,是虚妄分别。''' | |||
因此从三时教法的这个甚深法义上理解,就是“'''万法皆空,胜义因果不空'''”。注意'''“胜义因果”,不是“圣者的因果”,而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表达的凡夫因果”,就是“凡夫的错觉的因果”,是依据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而建立的因果,因此不能空,但是胜义因果得转。''' | |||
</div> | </div> | ||
{{Robelbox/close}} | {{Robelbox/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