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空与三时转”的版本间差异

添加41字节 、 2021年2月24日 (三) 21:47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第1行: 第1行:
=开悟=
=二时空与三时转=
 
==开悟==
♦ 开悟是什么境界?
♦ 开悟是什么境界?
* 开悟就是见道而登初地的境界。
* 开悟就是见道而登初地的境界。
* “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別”——这十二个字是见道之后境界的一个标准描述。
* “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別”——这十二个字是见道之后境界的一个标准描述。


=空=
==空==
描述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两个字:第一是“空”,第二就是这个“转”。
描述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两个字:第一是“空”,第二就是这个“转”。


♦ 空什么?空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才能空?
♦ 空什么?空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才能空?
==空的第一种表述==
===空的第一种表述===
♦ 对于空什么的第一种表述,就是空凡夫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这是空的对象。
♦ 对于空什么的第一种表述,就是空凡夫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这是空的对象。
* 佛教说的空,空的是原本不存在,只是凡夫无明所障,他误以为的存在。
* 佛教说的空,空的是原本不存在,只是凡夫无明所障,他误以为的存在。
第14行: 第16行:
* 空不是把原先的存在给空掉了,不是把原先的存在变为了不存在,而是空原本就不存在,只是凡夫糊涂,误以为的存在。
* 空不是把原先的存在给空掉了,不是把原先的存在变为了不存在,而是空原本就不存在,只是凡夫糊涂,误以为的存在。


==空的第二种表述==
===空的第二种表述===
♦ 对空什么的第二种表述,就是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
♦ 对空什么的第二种表述,就是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


==什么才能空?==
===什么才能空?===
因此在佛陀的二时教法里边,它不仅要空六尘的外境,同时也要空六识的心识,这在佛陀二时教法里边叫做“心境俱空”,这是二时教法的特点。
因此在佛陀的二时教法里边,它不仅要空六尘的外境,同时也要空六识的心识,这在佛陀二时教法里边叫做“心境俱空”,这是二时教法的特点。


第39行: 第41行:
♦ “转”——转染成净
♦ “转”——转染成净


==安立阿赖耶识的目的==
===安立阿赖耶识的目的===
♦ 三时教法里佛陀以圣者能见安立阿赖耶识:
♦ 三时教法里佛陀以圣者能见安立阿赖耶识:
* 目的第一,什么不存在?外境根本不存在,那个毛根本不存在。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外境,在三时教法里,空它都是多余的。
* 目的第一,什么不存在?外境根本不存在,那个毛根本不存在。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外境,在三时教法里,空它都是多余的。
第46行: 第48行:
* 注意是“转”不是“空”。阿赖耶识只能转,不能空。
* 注意是“转”不是“空”。阿赖耶识只能转,不能空。


==二时教法的六识与三时教法的六识==
===二时教法的六识与三时教法的六识===
* 二时教法里的六识,是凡夫当下觉知的凡夫的心,是属于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因此要空。
* 二时教法里的六识,是凡夫当下觉知的凡夫的心,是属于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因此要空。
* 在三时教法里边,六识是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在三时教法里边,六识就是阿赖耶识。所以在三时教法里六识不能空,要转。
* 在三时教法里边,六识是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在三时教法里边,六识就是阿赖耶识。所以在三时教法里六识不能空,要转。


=修行核心=
==修行核心==
佛陀的二时教法的修行,核心是“空”;佛陀三时教法的修行的核心是“转”。
佛陀的二时教法的修行,核心是“空”;佛陀三时教法的修行的核心是“转”。


[[Category:三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三时教法法义精华]]
JC、L4、LK、MAIN、QA、writer
3,12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