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L4、LK、MAIN、QA、writer
3,127
个编辑
(建立内容为“=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一切法如幻”,这里的一切法依然指…”的新页面) |
|||
第40行: | 第40行: | ||
更有甚者,目前对于这个偈颂中的“不得有无”最普遍的解读是遍计所执自性非有,故不得有;圆成实自性不空,故不得无。这种解读首先就混淆了有无的“无”与“空”。佛教最基本的范畴,“无”和“空”是不一样的,上一讲讲过了,后面的课程中还会更进一步的阐述。这种解读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偈颂是佛陀以智慧观世间凡夫境界不得有无,这里与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圆成实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把“不得无”理解为圆成实自性的不空,这是完全的错解,错的离谱。 | 更有甚者,目前对于这个偈颂中的“不得有无”最普遍的解读是遍计所执自性非有,故不得有;圆成实自性不空,故不得无。这种解读首先就混淆了有无的“无”与“空”。佛教最基本的范畴,“无”和“空”是不一样的,上一讲讲过了,后面的课程中还会更进一步的阐述。这种解读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偈颂是佛陀以智慧观世间凡夫境界不得有无,这里与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圆成实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把“不得无”理解为圆成实自性的不空,这是完全的错解,错的离谱。 | ||
总结一下,这一颂的意思就是佛陀以智慧观到凡夫境界一切法如同幻术的幻象;佛陀以智慧观到凡夫境界一切法原本就是远离了藏识的;佛陀以智慧观到凡夫境界一切法根本没有“有”与“无”;同时佛陀还兴起了大悲心,要把一切法如幻,一切法远离心识,这些殊胜的法义讲授给我们这些如幻的凡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