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4
个编辑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81''' 【本讲经文】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闻说彼三种法时,随生信解而顺修学。大慧,为初治地人…”的新页面) |
|||
第33行: | 第33行: | ||
佛陀说,大慧呀,如果有不定种性者,已经修习声闻乘法,而且入于声闻三昧乐中。但是,由于他是不定种性,如果他能听到大乘佛法,也可以自觉藏识,净除自己的习气烦恼,见法无我,从原来的声闻乘境界转得如来乘境界,这就是回小向大。 | 佛陀说,大慧呀,如果有不定种性者,已经修习声闻乘法,而且入于声闻三昧乐中。但是,由于他是不定种性,如果他能听到大乘佛法,也可以自觉藏识,净除自己的习气烦恼,见法无我,从原来的声闻乘境界转得如来乘境界,这就是回小向大。 | ||
=== 四、“尔时世尊即说颂言:预流一来果,不还阿罗汉,是等诸圣人,其心悉迷惑。” === | === 四、“尔时世尊即说颂言:预流一来果,不还阿罗汉,是等诸圣人,其心悉迷惑。” === | ||
这一偈颂里的预流、一来、不还和阿罗汉,就是声闻乘的四果,就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果。佛陀说,这声闻四果的“心”都是迷惑的。实叉难陀译文中有“是等诸圣人”,“圣人”这个词,在现存的这个梵文本中是没有的。而实叉难陀译出圣人也有道理,毕竟声闻乘证“人无我”,相比外道而言可以称为圣者。第二品第14段经文,声闻自证圣智殊胜相,其中就有圣(ārya)。'''但是现在这个偈颂说声闻四果的“心”是迷惑的,就是说明声闻阿罗汉不是真解脱。''' | |||
“我所立三乘,一乘及非乘,为愚夫少智,乐寂诸圣说。” | '''“我所立三乘,一乘及非乘,为愚夫少智,乐寂诸圣说。”''' | ||
佛陀说,我讲过三乘、一乘和无有乘,这都是为愚夫和少智希求寂灭者而说。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和如来乘。一乘就是只讲唯有如来乘。非乘,就是没有什么乘可言。为什么没有什么乘可言呢? | 佛陀说,我讲过三乘、一乘和无有乘,这都是为愚夫和少智希求寂灭者而说。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和如来乘。一乘就是只讲唯有如来乘。非乘,就是没有什么乘可言。为什么没有什么乘可言呢? | ||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取,住于无境界,何建立三乘?” |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取,住于无境界,何建立三乘?”''' | ||
佛陀说,第一义的法门,远离两种分别,就是远离能分别和所分别。当住于“无似相”时,就是登大乘第八地时,何须建立三乘?实叉难陀译的“无境界”,梵文是nirābhāsa,是“无似相”。登八地境界就没有乘可言。因此也可以知道,讲三乘,讲一乘都是度众生的方便。 | 佛陀说,第一义的法门,远离两种分别,就是远离能分别和所分别。当住于“无似相”时,就是登大乘第八地时,何须建立三乘?实叉难陀译的“无境界”,梵文是nirābhāsa,是“无似相”。登八地境界就没有乘可言。因此也可以知道,讲三乘,讲一乘都是度众生的方便。 | ||
“诸禅及无量,无色三摩提,乃至灭受想,唯心不可得。” | '''“诸禅及无量,无色三摩提,乃至灭受想,唯心不可得。”''' | ||
佛陀说,当登大乘第八地时,回头看禅、四无量心、无色定、无想定等等,这一切根本不存在,只是唯心。 | 佛陀说,当登大乘第八地时,回头看禅、四无量心、无色定、无想定等等,这一切根本不存在,只是唯心。 | ||
第57行: | 第57行: | ||
=== 七、“云何为无始众生起愿?谓诸菩萨以本愿方便,愿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若一众生未涅槃者,我终不入。此亦住一阐提趣。” === | === 七、“云何为无始众生起愿?谓诸菩萨以本愿方便,愿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若一众生未涅槃者,我终不入。此亦住一阐提趣。” === | ||
佛陀说,什么是无始时来为众生生起誓愿呢?就是由大菩萨往昔为度众生的方便而发起誓愿:一切众生不入涅槃,我就不入涅槃。因此,他就入不了涅槃,也把他算作 “住一阐提”。 | 佛陀说,什么是无始时来为众生生起誓愿呢?就是由大菩萨往昔为度众生的方便而发起誓愿:一切众生不入涅槃,我就不入涅槃。因此,他就入不了涅槃,也把他算作 “住一阐提”。 | ||
看下边的经文,“'''此是无涅槃种性相。'''” | |||
这是佛陀做了总结。上面讲的两种情形,第一,舍一切善根;第二,为无始众生起愿。这两者都是不入涅槃的无种性相,都可名为“一阐提”。 | 这是佛陀做了总结。上面讲的两种情形,第一,舍一切善根;第二,为无始众生起愿。这两者都是不入涅槃的无种性相,都可名为“一阐提”。 | ||
第64行: | 第64行: | ||
大慧菩萨问,老师啊,这两种不入涅槃的无种性相,哪一种最终毕竟不入涅槃呢? | 大慧菩萨问,老师啊,这两种不入涅槃的无种性相,哪一种最终毕竟不入涅槃呢? | ||
看佛陀的回答,'''“佛言:‘大慧,彼菩萨一阐提,知一切法本来涅槃,毕竟不入,非舍善根。何以故?舍善根一阐提,以佛威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佛于一切众生无舍时故。是故,菩萨一阐提不入涅槃。’”''' | |||
佛陀说,大慧呀,是为众生发大誓愿的菩萨一阐提,终究不入涅槃。因为菩萨知晓一切法本来涅槃,不是舍弃一切善根的一阐提,毕竟不入涅槃。断除一切善根的一阐提,由于如来的加持,或于某时某处也能生起善根,因为如来不舍弃一切众生。正是这样的原因,“菩萨一阐提”不入涅槃。 | 佛陀说,大慧呀,是为众生发大誓愿的菩萨一阐提,终究不入涅槃。因为菩萨知晓一切法本来涅槃,不是舍弃一切善根的一阐提,毕竟不入涅槃。断除一切善根的一阐提,由于如来的加持,或于某时某处也能生起善根,因为如来不舍弃一切众生。正是这样的原因,“菩萨一阐提”不入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