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7/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第11行: 第11行:
{净名精舍依止《解深密经》中,由胜义生菩萨说,但得到了佛陀印可的纵向判教,分别是(    )、(  )、(  )。
{净名精舍依止《解深密经》中,由胜义生菩萨说,但得到了佛陀印可的纵向判教,分别是(    )、(  )、(  )。
|type="{}" coef="1"}
|type="{}" coef="1"}
{ 初时;初时教法 }{ 二时;二时教法 }{ 三时;三时教法 }
{ 初时|初时教法 }{ 二时|二时教法 }{ 三时|三时教法 }


{三时教法的纲领当中的三自性,指的是(    )、(  )、(    )。
{三时教法的纲领当中的三自性,指的是(    )、(  )、(    )。
|type="{}" coef="1"}
|type="{}" coef="1"}
{ 遍计所执自性;遍计所执性 }{ 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 }{ 圆成实自性;圆成实性 }
{ 遍计所执自性|遍计所执性 }{ 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 }{ 圆成实自性|圆成实性 }


{“境界自心(  )”,就是凡夫所感知到的种种事物,无非是凡夫心的显现而已。境界既然是凡夫心的显现,就说明它们不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
{“境界自心(  )”,就是凡夫所感知到的种种事物,无非是凡夫心的显现而已。境界既然是凡夫心的显现,就说明它们不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
第27行: 第27行: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citta这个梵文词一般表示();  hṛdaya它的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请用导读课的词汇回答。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citta这个梵文词一般表示();  hṛdaya它的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请用导读课的词汇回答。
|type="{}" coef="1"}
|type="{}" coef="1"}
{ 精神活动 }{ 核心要点;核心要义 }
{ 精神活动 }{ 核心要点|核心要义 }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楞伽经》的这个经文“境界自心现”,这个“心”对应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的“心”对应的就是()。请用梵文词回答(ṛ可以用r代替)。
{佛经汉语的“心”字,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楞伽经》的这个经文“境界自心现”,这个“心”对应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的“心”对应的就是()。请用梵文词回答(ṛ可以用r代替)。
|type="{}" coef="1"}
|type="{}" coef="1"}
{ citta }{ hṛdaya;hrdaya }
{ citta }{ hṛdaya|hrdaya }


{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了,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大菩萨都通达了(),(),(),(),()。他们都善知()这个法义。请用导读课中的概念回答。
{佛陀有一次在楞伽城要说法了,到会的有出家的比丘,还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萨,大菩萨都通达了(),(),(),(),()。他们都善知()这个法义。请用导读课中的概念回答。
|type="{}" coef="1"}
|type="{}" coef="1"}
{ 五法 }{ 三自性;三性 }{ 八识;诸识 }{ 二无我;无我 }{ 境界自心现 }
{ 五法 }{ 三自性|三性 }{ 八识|诸识 }{ 二无我|无我 }{ 境界自心现 }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1,285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