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重二谛的经典依据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四重二谛的经典依据

第四重二谛,世俗谛承接第三重二谛的胜义谛,叫假有唯名,胜义谛是“离言空性”。到第三重二谛为止,佛陀已然把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我们凡夫误以为的真实存在给解构了:凡夫以为的存在,不过是如梦如幻的存在。但是到这里,还残留着名言。第四重二谛首先要解构名言,“离言”。解构名言,有经典依据吗?是有经典依据的。我们现在是讲佛陀的二时教法,佛陀二时教法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是般若经;我们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77卷《正定品》:“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遍观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及诸佛众,并所说法,自性皆空。唯有世俗假说名字,说为世界佛众及法。”这一段是第三重二谛的境界,也就是要观世界自性都是空,只是假说的名字。看下边一句:“如是世俗假说名字,亦自性空。”假说名字本身也是自性空,所以名言还得解构。所以构建第四重二谛,首先解构名言,这是有经典依据的。随着名言的被解构,假有也就被解构了。假有,就是没有,其实凡夫境界的存在是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的。凡夫境界以什么都没有作为基本特征,佛教就叫做“空性”。所以第四重二谛,解构到最后就是“离言空性”。

第四重二谛也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因为到了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佛陀已然把我们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包括名言,都解构干净了,没有一丝丝法的生起。一切法无生,压根儿就没有生,这是第四重二谛的境界。

总结一下。四重二谛,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这四句话可以叫做佛陀二时教法的“四有四无无障碍观”,是佛陀二时教法破增益的修法口诀。我们在生活当中,每时每刻、时时刻刻,都要用这四句话来观修,来破除我们凡夫心中的障碍。什么障碍?两条:我执和实执。我执、实执导致我们凡夫无法见到佛陀证悟的真实。因此我们要通过对这四句话的观修,来消除我执、实执这两个障碍。破我执,破实执。

佛陀在二时教法中用二谛说法,为什么要用二谛说法?是要对治我们众生的边见。以第四重二谛来说,胜义谛上佛说空性,佛说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基本特征,这是对治我们凡夫的常见。一切法无生,哪儿找常?不常。但是佛陀这时候说法的对象是凡夫,为了防止最初听闻空性的凡夫落断见—此时什么叫断见?一听说空性:“哇!都是空,那杀人放火抢银行也是空啊,我为什么不能杀人放火抢银行?为什么杀人放火抢银行警察抓我具有合理性?”佛陀为了防止初闻空性的凡夫堕这种恶见,也叫断见—佛陀留后手,这个时候在世俗谛上保留名言,也就是凡夫境界在名言上是有善恶的,所以在胜义谛上,虽然是空性,但是世俗谛上名言还暂时保留。名言上有善恶,凡夫名言上抢银行,如果你抢了银行,警察抓你的时候在名言上是具有合理性的。

胜义谛也叫做“真谛”,世俗谛有时候也译作“俗谛”,此即“真俗二谛”。就第四重二谛而言,世俗谛仅保留了名言,因此第四重二谛的世俗谛,有时候也被称为“名言谛”。胜义谛上是空性,是“离言空性”,世俗谛上是假有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