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法偈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如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无而有言说,妄计法如是。

ākāśaṃ śaśaśṛṅgaṃ ca vandhyāyāḥ putra eva ca |

asanto hy abhilapyante tathā bhāveṣu kalpanā || 164 ||

【求译】如虚空兔角,及与盘大子,无而有言说,如是性妄想。

【菩译】如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无而有言说,如是妄分别。

【实译】如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无而有言说,妄计法如是。

“如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无而有言说”,虚空、兔角、石女儿,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安立了个名言,“无而有言说”。下面注意,“妄计法如是”。佛陀做了个总结,也就是安立了名言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名言所指的真实的对象,像虚空、兔角、石女儿,这些仅仅是安立的名言,没有名言所指的真实的事物。

佛陀说这个道理是为了表达“妄计法如是”。实叉难陀译作“妄计法”,实际上是遍计所执自性。佛陀说遍计所执自性,就是这个道理。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是凡夫的遍计所执、是凡夫的虚妄分别所导致的结果。你认为心外存在事物,还给它安立个名言,就以为它真实存在,比如安立名言“桌子”——就以为心外存在桌子,安立名言“椅子”——就以为心外存在着椅子,其实就跟你安立龟毛、兔角的名言一样,它没有真实所指。你认为有真实所指就是遍计所执自性。

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

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 |

ajānānā nayam idaṃ bhramanti tribhavālaye || 165 ||

【求译】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宅。

【菩译】因缘和合法,愚痴分别生;不知如实法,轮回三有中。

【实译】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

“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这一颂是《楞伽经》中最重要的偈颂之一,第一句,梵文是: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在因缘和合当中,傻瓜们才会妄想、分别真有事物产生了。第二句:ajānānā nayam idaṃ bhramanti tribhavālaye。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对于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有之中生死轮转。注意,佛陀在这里,把对缘起的理解的重要性提得很高,不能如实理解缘起,就会生生死死地轮回。

依据《楞伽经》这一句偈颂,只要认为因缘和合有事物产生了,即便你认为这个事物是无自性的,这就是愚夫、傻瓜的观点,就是错解缘起,就会导致生死轮回。

佛说缘起是破增益,是破不是立。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在初时教法中,佛说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貌似是在讲一环扣一环的缘起的生命链条,好像可以解读成缘缘相生的相似相续。其实佛说十二缘起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生命轮回之中,有一个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精神主体,始终贯穿于生死过程。就是在破除凡夫在生命轮回中,增益上去的恒常不变的精神主体“我”。佛说十二缘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破这个“我”的增益,讲“人无我”的道理,讲轮回无我。

在二时教法中,佛说缘生缘起。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构建四重二谛,来阐述这个缘生缘起。前两重二谛,佛陀随顺众生,讲缘生性空,注意,这个表述是“缘生性空”,不是“缘起性空”。但这两重二谛只是接引众生的前行法,还未正式进入佛法。如果只是把前两重二谛就当作是佛法的“缘起法”来讲授,那就是不折不扣地讲相似佛法。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里,特别强调第三重二谛才是进入大乘佛法的门槛,不能理解第三重二谛,不能理解那个汽车制造厂组装车间的例子,就只能徘徊于大乘佛法门外。后两重二谛才是讲“缘生缘起”。缘生缘起就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凡夫境界真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就是在破除凡夫在凡夫境界中增益上去的“人我”和“法我”。佛说缘生缘起就是破这个二我的增益,讲人法二无我的道理,讲诸法无生,从而引导众生证悟空性。

在三时教法中,佛说藏识缘起,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构建眼翳执毛模型,清晰表述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不是现出了心外的事物,只是显现出了心外没有事物,而非要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这就是“藏识缘起”。所以,“藏识缘起”并不是要讲依藏识而真的缘起出了心外世界,而是恰恰相反,“藏识缘起”同样是在解构,在解构凡夫心外误以为的存在的事物。而且同时还解决了一个二时教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凡夫境界不存在,但为什么在凡夫的感知中,心外事物却存在的那么真实。藏识缘起,由“缘”真的生起的,也只能是生起了“没有心外事物生起而误以为有心外事物生起的错觉”。藏识缘起不是在给心外世界的存在找存在依据,相反,是在破除无明凡夫增益上去的外境的存在,讲唯识无境。

通过上面的讨论,就可以理解了,对缘起的最根本的误读,就是以为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而有事物生起,从而为无明凡夫误执的人我与法我的存在,寻找到了存在的依据。这就是“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其实恰恰相反,佛说缘生是说无生,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缘起,那我用下面四个字表达——“缘起无生”。大家不要忘了,“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