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道修行五位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菩萨道修行五位

一个凡夫开始发心、修行大乘佛法,以至最终能够证道、成佛,整个菩萨道的修行,在阶段的划分上,是如何?大乘佛法不同的经典,对菩萨道修行的阶段划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把从凡夫到成佛整个菩萨道的修行历程,分成五个阶段,也叫五位,分别起名叫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描述了一个凡夫从发心到最后成佛的完整修行历程。而这五位中的关键点,是排在第三位的见道位。见道位是凡圣的分界线。前边讨论过,佛陀认为我们凡夫是无明所障,是颠倒梦想。我们凡夫没有见到真实,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在佛陀看来一丁点儿都不真实。佛陀说,你要想走向解脱,根本的修行是什么?就是要打破无明见真实。见道位,就是通过前边资粮位与加行位的修行,在那一时刻机缘成熟了、福慧资粮圆满了,在那一时刻见道了,什么意思?就是见到了佛陀这样的智者证悟的真实了。所以见道之前,还是凡夫,见道之后就是圣者。因此见道位是修行转折的关卡,见道位之前的资粮位和加行位都是为了见道而努力的。见道位之后叫修道位,因为只有见了道,才能修道,直至证道位。 什么是资粮位?资粮,就是准备粮草,就是为了见道,为了见真实,积累福慧资粮。资粮位的修行,也叫“信解行”。资粮位就是通过闻思佛陀的正法来生起对佛法的信心,生起对佛陀教法的正解—大乘佛法,佛陀要让我们知一切法无我、知一切法无生。因此生起菩提心,在菩提心的驱使下,行菩萨行、修六度,就是资粮位。

通过资粮位的修行,当资粮积攒的差不多了,就进入了加行位。什么是加行位?就是通过资粮位的修行,资粮积攒的差不多了,即将要见道了,见道之前的那个要精进地去努力修行,去仔细地体察诸法的法相,就是临近见道之前的那一时刻,形象地讲就是马上要见道了的那个冲刺阶段。加行位也叫“谛察行”,就是仔细地、细致地去观察诸法的法相,为马上见道做最后的准备,这就是加行位。

从这样的分析可以理解,现在我们大家千千万万的修行者,其实都是在资粮位。通过资粮位、加行位而后见道位。见道佛教也叫“现证真实”,就是见到了佛陀证悟的真实。之后,进入修道位。见道之后,也叫“登地”的菩萨,就进入了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以至十地,然后等觉、妙觉,这样一系列不断深入的阶位的修行。见道之后的这些登地菩萨的修行,是基于诸法的真实性而发心、而修行六度,跟资粮位的发心、修行六度,境界是不一样的。

经过修道位,最后达到证道位,证道位也叫“究竟位”,也就是最终彻底觉醒了。见道位只是“见”道,形象地讲,就是还是在梦中,却已然见到了醒之后的真实景象,因此就跟凡夫不一样了,那么所获得的结果,就是完全确认了凡夫境界是不真实的。这个时候再讲凡夫境界是真实的,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了,因为见到了真正的真实。再举个比喻。见道位虽然还是在梦中,见到了梦醒之后的景象,因此对我们凡夫现在是在梦中这件事儿,完全确认了,但也只是见到了梦醒之后的境界,还没有完全地醒。经过修道位漫长的修行,至所谓证道位,最后彻底地从凡夫的大梦中醒来,这就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