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不可思议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中的不可思议有两个来源和意义:

  • 奇异的、稀有的、绝妙的、常人意想不到奇迹(आश्चर्य;āścarya;acchariya),也作不思议摩诃不思议摩诃不可思议(mahā-āścarya/mahāścarya)、稀有,可以是指佛的智慧与神通;另外不可思议也是一数字单位。
  • 因常人的智慧不能思惟,所以不能够或不应该思惟议论的事项(acinteyya),他和无记的意义有相似性,都包含了无关解脱的事情不应该去思惟议论的含义。

词源

  • 梵语āścarya、巴利语acchariya义为绝妙的、奇异的、稀奇的[1],汉译为“不可思议”。 该词同时用为古汉语中的大数
  • 巴利语acinteyya来自否定词头a-,和词根cinteyya,后者义为“应该考虑的”[2],整词义为不应该去思惟议论,也汉译为“不可思议”;即和无记意义相近,强调常人智慧无法想象其因缘,故不必多问,如《增一阿含经》四事不可思议即是[3]

概论

神力

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谓佛陀有凡人无法想象思惟(“思”)、无法言说表达(“议”)的微妙境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超验”的,多指智慧和神通,如佛的“不可思议神通力”。

增一阿含经》列出四不可思议:

  • 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 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 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 境界不可思议,“谓如来之身,清净无染,不可漠测,不可言长,不可言短;与夫梵音深远,智慧辩才,现通说法,一切二乘等众皆莫能测,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议。”

在现代汉语、日语(不可思议/ふかしぎ,不思议/ふしぎ)和朝鲜语(불가사의/不可思议)中多引申为形容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数量

佛教中也用不可思议来作为数量词。在中国本土,元代朱世杰算学启蒙》首次用到并记载不可思议这个单位。无量数是那由他(10112)的万万倍大约有六十个零(10120)。

日本《尘劫记》一书自寛永8年出版首度记载无量大数。google的计算系统中设定此数值为1.0 × 1064

算学启蒙
10112 一那由他
10119 千万那由他
10120 一不可思议
10121 十不可思议
10122 百不可思议
10123 千不可思议
10124 一万不可思议
10125 十万不可思议
10126 百万不可思议
10127 千万不可思议
10128 一无量数
尘劫记初版
1039 一那由他
1046 千万那由他
1047 一不可思议
1048 十不可思议
1049 百不可思议
1050 千不可思议
1051 一万不可思议
1052 十万不可思议
1053 百万不可思议
1054 千万不可思议
尘劫记寛永8年版
1072 一那由他
1079 千万那由他
1080 一不可思议
1081 十不可思议
1082 百不可思议
1083 千不可思议
1084 一万不可思议
1085 十万不可思议
1086 百万不可思议
1087 千万不可思议
1088 一无量大数
尘劫记寛永11年版
(现行)
1060 一那由他
1063 千那由他
1064 一不可思议
1065 十不可思议
1066 百不可思议
1067 千不可思议
1068 一无量大数


注释

  1. आश्चर्य 梵语【आश्चर्य】
  2. 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 中文版(法鼓文理学院);《巴汉辞典》(明法比丘增订)
  3. 《三藏法数》【四事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