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八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百科
八苦,印度哲学术语,八苦是四谛中苦谛的内容,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苦。 印度学者普遍认为欲界众生有八苦,因为欲界众生以为生死很真实,而且真实的生生死死之中的痛苦也很真实,这是印度普遍的观点,佛教将这八种痛苦称之为八苦(八苦法),另外在佛教中还将苦分成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根据南传佛教中的《长部》描述,佛教也把“苦”分为十一种(十一苦法):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最后概括的说“五取蕴即苦”。佛陀把以上这些苦归纳为“五取蕴即苦”,即五阴盛苦、五蕴炽盛苦,即指这些苦是因为五取蕴而生的。小乘佛教,佛教首先讲四条道理叫四谛:苦、集、灭、道。苦,讲生命充满着苦。集,讲造成生命苦的原因。大乘佛教告诉众生,苦的原因是无明,凡夫因为无明所障,糊涂,误把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作真实。而佛陀说,这就是妨碍着我们见到真实的最大障碍。佛陀不认为凡夫境界真实存在,因此也不认为有真实的苦,佛陀讲“八苦”,是为了引导众生发出离心、趋向解脱的方便,灭苦并不是原来真的有苦而被灭除,是了知原本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