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大手印

净名百科

法义诠释

维基百科

大手印梵文:Mahāmudrā,藏文:ཕྱག་ཆེན་པ།,Chagchenpa,威利拼音:phyag chen pa),藏传佛教新译派、噶举最重要的传承。与旧译派的大圆满传承,形成藏传佛教两大主流之一。

释义

大手印梵语为:Mahāmudrā,音译为摩哈穆得拉,释义:大印;藏文翻译为:“洽加千坡”(phyag rgya chen po )。梵文词语“摩哈”在藏文翻译为:“千坡”。“千坡”的词语释义:即伟大,亦有无限的意思。梵文词语:“穆得拉”,在藏文的词语引用为:“洽加”。“洽加”词语释义,即一种姿式、运动或象征。“千坡”与“洽加”两字连用就是“大手印”,代表一切现象、宇宙的一切姿态与运动。

藏文翻译大印时,在注解词语中加了“手”字,表示由佛祖亲手印定。此“印”为至极无上之佛法心髓,故名为大。

在密乘瑜伽部(唐密金刚界)法中,大印为(大印、羯磨印、法印、三昧耶印)四种密印之一,藏密所言大手印,主要属于无上瑜伽部法,指心传口授,略当于汉传佛教的实相印、心印。

大手印法门是藏传噶举派、息结派、觉域派等所传法的心髓。直承印度晚期瑜伽成就诸师之传,以简易明了的诀要,总摄一乘佛法之见、修、行、果,堪称藏传一系之正法眼藏。藏传大手印法门显密兼赅。

法门传承

大手印是藏传噶举派、息结派、觉域派等所传法的心髓。藏传大手印法门显密兼赅。

噶举派(bka vbrgyud pa)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因它是用口头传承教义的宗派,故称噶举派。噶举派重视密法的修习,全靠师徒口耳相传,所以又称口传派。

据《青史》之说,大手印法门在西藏有初中后三译。初传始于汝巴;中译分上下二译,上译为弥勒巴弟子洽纳来藏所说,下传为阿苏在前藏所译;后译为阿里人纳波协得赴印度就洽纳所学,回藏后传译。西藏传行大手印的主流,是噶举派之达波噶举系。此系开创者玛尔巴(1012—1097),为藏传佛教后弘初期四大译师之一,曾七赴印度、尼泊尔,师事那洛巴等上师,依止弥勒巴现证大手印悉地,回藏后传法、译述,有峨却多等四大柱及生处幢等十大弟子,弟子中尤以米拉日巴(1040—1123)以苦修获大成就著称,在民众心目中威望极高,有第二佛之称。其徒岗波巴(达波拉结,1079一1153)融合迦当派教义与噶举派大手印心传口授,著《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对大手印法门进行了整理。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大启法门,弘传大手印于全藏。岗波巴门下,分出噶玛、帕竹等四大八小噶举支派,皆以大手印为精髓,以笃实修持为宗风。

噶举派另一系香巴噶举派开启者琼波瑜伽师(约990—1140),亦曾三赴印度、尼泊尔,亲近弥勒巴、尼古玛空行母等人,得弥勒巴一系大手印之传,名之“大印盒”。又有弥勒巴弟子、南印人当巴桑结,曾五次赴西藏传法,开息结派、觉域派,皆以注重瑜伽实修为宗风,息结派后传法尤以大手印为主。另外,萨迦派、格鲁派等,亦传大手印,格鲁派所传大手印,源出噶举。

大手印法门在元代初,曾经传入中国内地,然流传未广,不久便失传。大手印虽重在口耳之传,也有不少典籍著述。据《佛教史大宝藏论》,属于大手印法门的经续论著被译为藏文者,有《大手印明点》、《大手印精滴释》、《大手印精滴广释悦目论》、《朵哈宝藏中歌根本释》等。元代译汉的《大乘要道密集》,收大手印著述如《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大手印顿入要门》、《大手印伽陀支要门》等。

法教义理

噶举派的大手印又分为显教大手印与密教大手印,它是把三时教法见解和依密教的方便道所引生的大乐二者结合起来修习,便能现证三身的一种法门。

历史源流

据西藏多罗那他之《七系付法传》,大手印法教为七大密法之一,以龙树菩萨的上师罗睺罗(释迦牟尼之子)为第一传,然后由罗睺罗递传给龙树菩萨,再由龙树菩萨递传给舍婆黎,舍婆黎递传给卢伊波,卢伊波递传给征占波,征占波递传给谛洛巴(988—1098),谛洛巴递传给那洛巴(1016—1100),那洛巴递传给钟毗波,最后由钟毗波递传给俱萨罗跋陀罗。在递传大手印法门过程中,谛洛巴又得卢伊波再传弟子安多啰波之传。

《祝袚大手印》则说,大手印法门由萨啰诃(最早由萨啰诃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宣说此法)递传给龙树菩萨——再由龙树菩萨递传给提婆——月称——马当格——谛洛巴。  

历史

帝洛巴将「六句建言」传给那洛巴

  1. 放下过去所发生的。
  2. 放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
  3. 放下现在正在发生的。
  4. 不要企图揣摩著什么。
  5. 不要企图令任何事情发生。
  6. 放松,就在当下,然后休息。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