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胎生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百科
印度文化里认为六道众生的降生方式的一种。即“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中的一种。
法义诠释
比如人就是胎生。
维基百科
胎生(梵语:jarāyu-ja)[1]
概论
胎生,意为有情先为胎藏缠裹、后破胎藏而出生,不同于卵生(从卵中孵化生出)、湿生(在湿润处由湿气生出)、化生(从无中突然自然变化生出),例如象、马、牛等畜生,部分的龙、大鹏金翅鸟、鬼、人等。[2]
《俱舍论》指出后身菩萨(指此生结束后即解脱生死之菩萨[3])皆为胎生,其原因为引导世人接受正法、增加对佛法之信心、避免外道毁谤其为鬼神化身。[4]
四生并非和“物种”或六道众生种类一一对应,如人与傍生四种生育方式皆有,目前的人类即为胎生,饿鬼道亦有胎生及化生两种。[5]
胎生(英语:Viviparity;拉丁语:Viviparious,词根来自vivus生命[6])可用来形容一些动物与植物的繁衍方式,但两者的定义并不直接相关。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一般为胎生。
以动物来说,胎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为胎儿产出母体。胚胎通过诸如卵黄囊及胎盘等结构自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哺乳类动物如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胎生动物。有一些毒蛇(如蝮蛇、海蛇)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发育期间营养则由蛋黄提供,被称为卵胎生。
以植物来说,则是指种子成熟后还未脱离母株即在子房(果实)内发芽的现象,芽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脱离母株。和动物胎生不同的是,这里的种子并不靠母株供给营养,而是以种子内胚乳所储藏的营养来发育。
文化
佛教也有胎生的说法,认为是四种出生方式即四生之一,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佛教的胎生和生物学上的定义基本相同。
参见
注释
- ↑ 丁福保 四生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1922
-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九:「若诸有情从胎而生,谓在胎藏,先为胎藏之所缠裹,后破胎藏方得出生。此复云何?如像、马、驼、牛、驴、羊、鹿、水牛、猪等,及一类龙,一类妙翅,一类鬼,一类人,复有所余诸有情类从胎而生,谓在胎藏,先为胎藏之所缠裹,后破胎藏方出生者,皆名胎生。」
- ↑ 丁福保 最后身菩萨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1922
- ↑ 《俱舍论》卷八:「何缘后身菩萨,得生自在,而受胎生?现受胎生,有大利故。谓为引导诸大释种亲属相因,令入正法。又引余类,令知菩萨,是轮王种,生敬慕心;因得舍邪,趣于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义。我曹亦尔,何为不能。因发正勤,专修正法。又若不尔;族姓难知,恐疑幻化,为天为鬼。如外道论矫设谤言︰过百劫后,当有大幻,出现于世,噉食世间。故受胎生,息诸疑谤。」
- ↑ 《俱舍论》卷八:「人、傍生趣各具四种……人胎生者,如今世人。……鬼趣,唯通胎、化二种。鬼胎生者,如饿鬼女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 ↑ 词源词典